×

证监会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亮点在哪里?

来源:金透财经   2025年05月07日 16时35分

2020-8-29-北京金融街-证监会-6.jpg


金透财经 | 周证  中国金融网版权图片


5月7日,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25 条举措,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公募基金行业长期存在的重规模轻回报、权益投资占比低、考核评价不合理等 “症结”,提出一系列可落地、可执行的政策措施,推动行业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投资者回报与基金业绩深度绑定


《行动方案》将 “坚持以投资者为本” 放在重要位置,致力于解决投资者获得感不强的问题。


建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是一大亮点。新设立的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将大力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模式。对于符合一定持有期要求的投资者,产品业绩表现不同,适用的管理费率也不同。若持有期间产品实际业绩明显低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就适用低档费率,这有力扭转了基金公司以往 “旱涝保收” 的现象,让基金公司的收入与投资者回报紧密相连。一年内,管理规模居前的行业头部机构发行此类基金数量不低于其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发行数量的 60%,试行一年后还将评估完善并逐步全面推开。


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也十分关键。证监会将制定监管指引,明确业绩比较基准的设定、修改、披露等机制,严格监管基金公司选用行为,使其切实发挥确定产品定位、衡量产品业绩等作用。以往部分基金产品业绩比较基准模糊,导致投资者难以准确判断产品表现,这一举措将有效改善这一状况。


加强透明度建设方面,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信息披露模板将被修订,除展示产品中长期业绩、业绩比较基准对比等信息外,还会展示投资者盈亏情况、换手率等,提升信息披露的可读性和针对性,让投资者对投资情况一目了然。


在降低基金投资者成本上,证监会将出台规定合理调降认申购费和销售服务费,引导下调大规模指数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的管理费率与托管费率,推动降低基金登记结算等相关固定费用。这些举措将切实减轻投资者负担,提高投资回报。


全面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当前公募基金行业考核评价过度侧重短期业绩和规模,不利于行业长期健康发展。《行动方案》对此进行全面改革。


基金公司绩效考核机制将迎来重大调整。基金公司需建立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降低规模排名、收入利润等经营性指标权重。基金投资收益指标涵盖基金产品业绩和投资者盈亏情况,如净值增长率、业绩比较基准对比、基金利润率、盈利投资者占比等。对基金公司高管考核,基金投资收益指标权重不低于 50%;对基金经理考核,基金产品业绩指标权重不低于 80%,且对基金投资收益实施长周期考核,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 80%。


监管分类评价也将强化引导作用。投资者盈亏及占比、业绩比较基准对比等指标将纳入基金公司评价指标体系,三年以上中长期业绩等指标的加分幅度提升 50%,且这些指标占 “服务投资者能力” 评分权重合计不低于 80%。


行业评价评奖业态也将重塑。《公募基金评价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及相关自律规则将被修订,构建以五年以上长周期业绩为核心的评价评奖体系,提高投资者盈亏、业绩比较基准对比情况的指标权重,杜绝不合理评价评奖活动,强化监管执法,打击非持牌机构违规行为。


薪酬管理也将进一步加强。基金公司将建立健全与基金投资收益挂钩的薪酬管理机制,强化强制跟投比例与锁定期要求,落实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制度,对业绩表现不同的基金经理,其绩效薪酬将相应调整,如三年以上产品业绩低于业绩比较基准超过 10 个百分点的基金经理,绩效薪酬明显下降。


大力提升权益投资规模与占比


公募基金权益投资规模与占比有待提升,以更好发挥促进资本市场投融资平衡发展的功能。《行动方案》从多方面发力。


在监管引导与制度供给上,基金公司监管分类评价中,权益类基金相关指标权重将显著提升,分类评价结果运用也将强化。同时,制定公募基金参与金融衍生品投资指引,满足基金风险管理、丰富投资策略等需求。


权益类基金产品创新将得到推动。支持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创新,研究推出更多与基金业绩挂钩、鼓励长期持有的浮动费率基金产品。大力发展场内外指数基金,丰富符合国家战略和发展导向的主题投资股票指数基金,研究创设专门参与互换便利操作的场外宽基指数基金试点产品。


权益类基金注册安排将更加优化。实施 ETF 快速注册机制,原则上自受理之日起 5 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和场外成熟宽基股票指数基金,原则上 10 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明确约定最低持股比例要求的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原则上 15 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


建立基金销售机构分类评价机制,将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及占比、投资者盈亏与持有期限等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对评价结果靠前的机构在产品准入等方面优先考虑,督促销售机构完善内部考核激励机制,加大对保有投资者盈亏情况的考核权重。


全方位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行动方案》从完善基金公司治理、强化核心投研能力建设、提升服务投资者水平等多方面,推动行业加快建设一流投资机构。


完善基金公司治理方面,修订《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治理准则》,发挥国有大股东作用,改革优化独立董事选聘机制,防范大股东不当干预与内部人控制。


核心投研能力建设将得到强化。建立投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基金公司加大资源投入,建设 “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 投研体系,支持基金经理团队制管理模式,鼓励应用新兴技术,支持设立科技及运营服务子公司,实施员工持股等长效激励措施。


提升服务投资者水平上,推动基金公司提高对中长期资金服务能力,研究创设适配个人养老金投资的基金产品,启动行业机构投资者直销服务平台,促进基金投顾业务规范发展。


支持各类基金产品协调发展,修订《公募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完善产品成立标准、存续条件及退出机制,细化分类标准,拓展投资范围和策略,加大含权中低波动型产品、资产配置型产品创设力度,修订完善 FOF、养老目标基金等产品规则。


优化行业发展格局,支持优质头部基金公司创新发展,制定中小基金公司高质量发展示范方案,出台相关办法推动降低信息技术系统租赁与使用费,支持市场化并购重组,推动严重违规机构依法出清。


此外,还将夯实行业文化根基,建立行业文化建设工作评估评价体系,完善从业人员执业操守自律准则,开展廉洁从业现场检查,弘扬 “五要五不” 的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强化风险防控与监管执法


风险防控和监管执法是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行动方案》提出一系列举措。


完善行业多层次流动性风险防控机制,出台公募基金参与互换便利业务操作指引,修订风险准备金监督管理办法,优化计提比例并动态调整,研究拓宽投资范围和使用用途。


强化对基金长期投资行为引导,建立逆周期调节机制,调整产品注册节奏,强化主题基金注册监管,出台相关自律规则,加强监测分析,督导基金公司完善新股定价决策机制,约束基金经理管理产品数量和规模,出台参与上市公司治理规则。


持续提升行业合规水平,修订相关指引,提高公私募基金经理兼任及业务风险隔离要求,加强对基金公司对外提供投资顾问服务监管,清理类通道业务,查处违规行为,督促基金公司强化内部管理。


提高行业声誉管理、预期引导能力,督促基金公司完善声誉风险管理机制,强化舆情监测应对,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做好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支持基金公司维权,打击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等行为。


在监管执法上,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加强重点领域制度供给,丰富监管执法手段,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打击严重违法犯罪行为。严格行业机构股权及高管准入要求,把好准入关,加强股东资质审核,完善高管任职管理制度。强化法规制度执行,建立最佳实践分享机制,加大执法标准、案例公示力度,加强跨辖区交叉检查,运用技术手段,做到严而有序、有效,公开行政监管措施情况,建立通报警示教育机制。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亮点纷呈,若各项举措能扎实落地,将推动公募基金行业迎来高质量发展的 “拐点”,更好地服务居民财富管理、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以及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

证监会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亮点在哪里?

来源:金透财经   2025年05月07日 16时35分

2020-8-29-北京金融街-证监会-6.jpg


金透财经 | 周证  中国金融网版权图片


5月7日,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25 条举措,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公募基金行业长期存在的重规模轻回报、权益投资占比低、考核评价不合理等 “症结”,提出一系列可落地、可执行的政策措施,推动行业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投资者回报与基金业绩深度绑定


《行动方案》将 “坚持以投资者为本” 放在重要位置,致力于解决投资者获得感不强的问题。


建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是一大亮点。新设立的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将大力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模式。对于符合一定持有期要求的投资者,产品业绩表现不同,适用的管理费率也不同。若持有期间产品实际业绩明显低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就适用低档费率,这有力扭转了基金公司以往 “旱涝保收” 的现象,让基金公司的收入与投资者回报紧密相连。一年内,管理规模居前的行业头部机构发行此类基金数量不低于其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发行数量的 60%,试行一年后还将评估完善并逐步全面推开。


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也十分关键。证监会将制定监管指引,明确业绩比较基准的设定、修改、披露等机制,严格监管基金公司选用行为,使其切实发挥确定产品定位、衡量产品业绩等作用。以往部分基金产品业绩比较基准模糊,导致投资者难以准确判断产品表现,这一举措将有效改善这一状况。


加强透明度建设方面,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信息披露模板将被修订,除展示产品中长期业绩、业绩比较基准对比等信息外,还会展示投资者盈亏情况、换手率等,提升信息披露的可读性和针对性,让投资者对投资情况一目了然。


在降低基金投资者成本上,证监会将出台规定合理调降认申购费和销售服务费,引导下调大规模指数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的管理费率与托管费率,推动降低基金登记结算等相关固定费用。这些举措将切实减轻投资者负担,提高投资回报。


全面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当前公募基金行业考核评价过度侧重短期业绩和规模,不利于行业长期健康发展。《行动方案》对此进行全面改革。


基金公司绩效考核机制将迎来重大调整。基金公司需建立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降低规模排名、收入利润等经营性指标权重。基金投资收益指标涵盖基金产品业绩和投资者盈亏情况,如净值增长率、业绩比较基准对比、基金利润率、盈利投资者占比等。对基金公司高管考核,基金投资收益指标权重不低于 50%;对基金经理考核,基金产品业绩指标权重不低于 80%,且对基金投资收益实施长周期考核,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 80%。


监管分类评价也将强化引导作用。投资者盈亏及占比、业绩比较基准对比等指标将纳入基金公司评价指标体系,三年以上中长期业绩等指标的加分幅度提升 50%,且这些指标占 “服务投资者能力” 评分权重合计不低于 80%。


行业评价评奖业态也将重塑。《公募基金评价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及相关自律规则将被修订,构建以五年以上长周期业绩为核心的评价评奖体系,提高投资者盈亏、业绩比较基准对比情况的指标权重,杜绝不合理评价评奖活动,强化监管执法,打击非持牌机构违规行为。


薪酬管理也将进一步加强。基金公司将建立健全与基金投资收益挂钩的薪酬管理机制,强化强制跟投比例与锁定期要求,落实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制度,对业绩表现不同的基金经理,其绩效薪酬将相应调整,如三年以上产品业绩低于业绩比较基准超过 10 个百分点的基金经理,绩效薪酬明显下降。


大力提升权益投资规模与占比


公募基金权益投资规模与占比有待提升,以更好发挥促进资本市场投融资平衡发展的功能。《行动方案》从多方面发力。


在监管引导与制度供给上,基金公司监管分类评价中,权益类基金相关指标权重将显著提升,分类评价结果运用也将强化。同时,制定公募基金参与金融衍生品投资指引,满足基金风险管理、丰富投资策略等需求。


权益类基金产品创新将得到推动。支持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创新,研究推出更多与基金业绩挂钩、鼓励长期持有的浮动费率基金产品。大力发展场内外指数基金,丰富符合国家战略和发展导向的主题投资股票指数基金,研究创设专门参与互换便利操作的场外宽基指数基金试点产品。


权益类基金注册安排将更加优化。实施 ETF 快速注册机制,原则上自受理之日起 5 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和场外成熟宽基股票指数基金,原则上 10 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明确约定最低持股比例要求的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原则上 15 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


建立基金销售机构分类评价机制,将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及占比、投资者盈亏与持有期限等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对评价结果靠前的机构在产品准入等方面优先考虑,督促销售机构完善内部考核激励机制,加大对保有投资者盈亏情况的考核权重。


全方位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行动方案》从完善基金公司治理、强化核心投研能力建设、提升服务投资者水平等多方面,推动行业加快建设一流投资机构。


完善基金公司治理方面,修订《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治理准则》,发挥国有大股东作用,改革优化独立董事选聘机制,防范大股东不当干预与内部人控制。


核心投研能力建设将得到强化。建立投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基金公司加大资源投入,建设 “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 投研体系,支持基金经理团队制管理模式,鼓励应用新兴技术,支持设立科技及运营服务子公司,实施员工持股等长效激励措施。


提升服务投资者水平上,推动基金公司提高对中长期资金服务能力,研究创设适配个人养老金投资的基金产品,启动行业机构投资者直销服务平台,促进基金投顾业务规范发展。


支持各类基金产品协调发展,修订《公募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完善产品成立标准、存续条件及退出机制,细化分类标准,拓展投资范围和策略,加大含权中低波动型产品、资产配置型产品创设力度,修订完善 FOF、养老目标基金等产品规则。


优化行业发展格局,支持优质头部基金公司创新发展,制定中小基金公司高质量发展示范方案,出台相关办法推动降低信息技术系统租赁与使用费,支持市场化并购重组,推动严重违规机构依法出清。


此外,还将夯实行业文化根基,建立行业文化建设工作评估评价体系,完善从业人员执业操守自律准则,开展廉洁从业现场检查,弘扬 “五要五不” 的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强化风险防控与监管执法


风险防控和监管执法是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行动方案》提出一系列举措。


完善行业多层次流动性风险防控机制,出台公募基金参与互换便利业务操作指引,修订风险准备金监督管理办法,优化计提比例并动态调整,研究拓宽投资范围和使用用途。


强化对基金长期投资行为引导,建立逆周期调节机制,调整产品注册节奏,强化主题基金注册监管,出台相关自律规则,加强监测分析,督导基金公司完善新股定价决策机制,约束基金经理管理产品数量和规模,出台参与上市公司治理规则。


持续提升行业合规水平,修订相关指引,提高公私募基金经理兼任及业务风险隔离要求,加强对基金公司对外提供投资顾问服务监管,清理类通道业务,查处违规行为,督促基金公司强化内部管理。


提高行业声誉管理、预期引导能力,督促基金公司完善声誉风险管理机制,强化舆情监测应对,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做好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支持基金公司维权,打击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等行为。


在监管执法上,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加强重点领域制度供给,丰富监管执法手段,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打击严重违法犯罪行为。严格行业机构股权及高管准入要求,把好准入关,加强股东资质审核,完善高管任职管理制度。强化法规制度执行,建立最佳实践分享机制,加大执法标准、案例公示力度,加强跨辖区交叉检查,运用技术手段,做到严而有序、有效,公开行政监管措施情况,建立通报警示教育机制。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亮点纷呈,若各项举措能扎实落地,将推动公募基金行业迎来高质量发展的 “拐点”,更好地服务居民财富管理、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以及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