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世界级金融中心的行动方案

来源:人民币杂志   2025年04月22日 08时52分

1,上海陆家嘴.jpg

人民币杂志 汗青  中国金融网版权图片


在全球金融格局中,上海正稳步迈向世界级金融中心的征程。近期,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外汇局、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印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为上海提升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注入新动力。这一方案的出台,与上海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既有成就、现存不足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紧密相连。

从全球视野来看,国际金融中心的变迁反映着经济格局的演变。纽约、伦敦等老牌金融中心凭借自由外向模式,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上海作为后起之秀,肩负着服务国家战略、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使命,其建设具有独特的定位和意义。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取得诸多显著成就。在金融要素市场方面,上海集聚了股票、债券、期货、外汇等各类市场,成为全球金融市场最为齐备的城市之一。2024 年,上海全年金融业增加值达 8072.73 亿元,在沪主要金融要素市场合计成交 3650.3 万亿元。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值和成交额分别位列全球第三和第五,上交所和银行间债券市场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上海期货交易所交易量位居全球第 12,原油期货市场规模成为全球第三。

同时,上海 “五大中心” 联动发展优势凸显。大宗商品领域的 “上海价格” 为国际贸易提供定价基准;海事保险集聚助力我国海事货运保险份额升至全球首位;科技金融政策体系完善,科创板支持超 570 家企业上市,为新兴产业提供资本支撑。此外,上海制度型开放深入推进,积极推动金融规则与国际标准趋同,在会计准则、金融监管等方面不断与国际接轨。

然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面临一些挑战。在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上,上海股票市场外资持有占比约为 4%,远低于纽约的约 30% 和伦敦的超 50%;债券市场外资持有占比也较低,且交易所和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互联互通仍在推进。金融机构能级方面,上海本地缺乏世界一流金融集团,2023 年财富世界 500 强金融机构中落户纽约 11 家,而上海仅 4 家,且本地机构境外分支机构较少。金融基础设施面向国际的服务能力不足,金融基础设施呈现并立分割状态,统一高效、面向国际的数字化金融基础设施体系有待构建。人民币离岸金融体系尚未成形,新兴金融领域发展也有待进一步提升。

《行动方案》正是基于上海的现状,从多个维度提出了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的举措。在提高跨境结算效率方面,优化外汇业务管理模式,完善企业集团全球资金管理体系,拓展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及应用场景,推动金融机构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提升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功能和全球网络覆盖。例如,支持银行落实外汇展业管理办法,实施流程优化和系统再造,对企业进行外汇合规风险等级分级,提供差异化服务;鼓励银行实现资金跨境支付自动化处理,延长对重点企业集团跨境资金池业务的服务时间等。

在优化汇率避险服务方面,开发多样化汇率避险产品和服务,促进人民币跨境使用。支持外汇交易中心完善共建 “一带一路” 国家货币外汇交易服务,吸引更多企业参与 “银企外汇交易服务平台”;鼓励银行拓展汇率避险 “首办户” 企业,开发更多人民币外汇衍生产品;加强融资担保机构和银行业务联动,降低企业外汇风险管理成本。同时,提升人民币跨境使用便利度,鼓励 “走出去” 企业优先使用人民币,研究提升特定领域人民币跨境结算比重的方案。

强化融资服务助力企业全球投融资,《行动方案》提出集聚跨境银团贷款中心和业务,试点通过再贴现窗口开展贸易再融资业务,拓展境内外双向融资渠道,运用区块链技术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便利融资租赁公司等资金跨境融通。如在跨境银团贷款方面,开展银团贷款份额跨境转让试点,优化外债登记管理和跨境担保流程;在供应链金融方面,发挥链主企业作用,利用区块链等技术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加大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信贷支持。

在加强保险保障方面,加大对出口企业的保险支持力度,提升出口信用保险保单服务能级,提供高质量再保险服务。支持保险公司为重点出口企业成立保险共同体,开发特定领域保险产品;优化出口信用保险产品和服务方案,升级 “信保 + 担保 + 银行” 融资模式;支持在临港新片区设立专营再保险业务的机构,推进跨境再保险业务线上交易等。

完善综合金融服务提升全球配置能力,《行动方案》旨在增强重要金融平台配置全球资源功能,提升全球资产管理便利化程度,完善各类综合服务平台功能。高水平筹建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支持上海黄金交易所等与境外交易所开展产品授权合作;支持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企业提升募集资金使用效率,拓展募资来源;提升 “一带一路” 综合服务中心能级,推动离岸通、跨境通等离岸贸易服务平台数据跨境共享交换。

上海建设世界级金融中心,不仅需要自身金融领域的改革与创新,还需在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与实体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等协同共进。随着《行动方案》的落实,上海有望在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进一步提升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在全球金融舞台上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

上海,世界级金融中心的行动方案

来源:人民币杂志   2025年04月22日 08时52分

1,上海陆家嘴.jpg

人民币杂志 汗青  中国金融网版权图片


在全球金融格局中,上海正稳步迈向世界级金融中心的征程。近期,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外汇局、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印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为上海提升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注入新动力。这一方案的出台,与上海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既有成就、现存不足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紧密相连。

从全球视野来看,国际金融中心的变迁反映着经济格局的演变。纽约、伦敦等老牌金融中心凭借自由外向模式,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上海作为后起之秀,肩负着服务国家战略、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使命,其建设具有独特的定位和意义。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取得诸多显著成就。在金融要素市场方面,上海集聚了股票、债券、期货、外汇等各类市场,成为全球金融市场最为齐备的城市之一。2024 年,上海全年金融业增加值达 8072.73 亿元,在沪主要金融要素市场合计成交 3650.3 万亿元。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值和成交额分别位列全球第三和第五,上交所和银行间债券市场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上海期货交易所交易量位居全球第 12,原油期货市场规模成为全球第三。

同时,上海 “五大中心” 联动发展优势凸显。大宗商品领域的 “上海价格” 为国际贸易提供定价基准;海事保险集聚助力我国海事货运保险份额升至全球首位;科技金融政策体系完善,科创板支持超 570 家企业上市,为新兴产业提供资本支撑。此外,上海制度型开放深入推进,积极推动金融规则与国际标准趋同,在会计准则、金融监管等方面不断与国际接轨。

然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面临一些挑战。在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上,上海股票市场外资持有占比约为 4%,远低于纽约的约 30% 和伦敦的超 50%;债券市场外资持有占比也较低,且交易所和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互联互通仍在推进。金融机构能级方面,上海本地缺乏世界一流金融集团,2023 年财富世界 500 强金融机构中落户纽约 11 家,而上海仅 4 家,且本地机构境外分支机构较少。金融基础设施面向国际的服务能力不足,金融基础设施呈现并立分割状态,统一高效、面向国际的数字化金融基础设施体系有待构建。人民币离岸金融体系尚未成形,新兴金融领域发展也有待进一步提升。

《行动方案》正是基于上海的现状,从多个维度提出了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的举措。在提高跨境结算效率方面,优化外汇业务管理模式,完善企业集团全球资金管理体系,拓展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及应用场景,推动金融机构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提升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功能和全球网络覆盖。例如,支持银行落实外汇展业管理办法,实施流程优化和系统再造,对企业进行外汇合规风险等级分级,提供差异化服务;鼓励银行实现资金跨境支付自动化处理,延长对重点企业集团跨境资金池业务的服务时间等。

在优化汇率避险服务方面,开发多样化汇率避险产品和服务,促进人民币跨境使用。支持外汇交易中心完善共建 “一带一路” 国家货币外汇交易服务,吸引更多企业参与 “银企外汇交易服务平台”;鼓励银行拓展汇率避险 “首办户” 企业,开发更多人民币外汇衍生产品;加强融资担保机构和银行业务联动,降低企业外汇风险管理成本。同时,提升人民币跨境使用便利度,鼓励 “走出去” 企业优先使用人民币,研究提升特定领域人民币跨境结算比重的方案。

强化融资服务助力企业全球投融资,《行动方案》提出集聚跨境银团贷款中心和业务,试点通过再贴现窗口开展贸易再融资业务,拓展境内外双向融资渠道,运用区块链技术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便利融资租赁公司等资金跨境融通。如在跨境银团贷款方面,开展银团贷款份额跨境转让试点,优化外债登记管理和跨境担保流程;在供应链金融方面,发挥链主企业作用,利用区块链等技术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加大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信贷支持。

在加强保险保障方面,加大对出口企业的保险支持力度,提升出口信用保险保单服务能级,提供高质量再保险服务。支持保险公司为重点出口企业成立保险共同体,开发特定领域保险产品;优化出口信用保险产品和服务方案,升级 “信保 + 担保 + 银行” 融资模式;支持在临港新片区设立专营再保险业务的机构,推进跨境再保险业务线上交易等。

完善综合金融服务提升全球配置能力,《行动方案》旨在增强重要金融平台配置全球资源功能,提升全球资产管理便利化程度,完善各类综合服务平台功能。高水平筹建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支持上海黄金交易所等与境外交易所开展产品授权合作;支持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企业提升募集资金使用效率,拓展募资来源;提升 “一带一路” 综合服务中心能级,推动离岸通、跨境通等离岸贸易服务平台数据跨境共享交换。

上海建设世界级金融中心,不仅需要自身金融领域的改革与创新,还需在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与实体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等协同共进。随着《行动方案》的落实,上海有望在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进一步提升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在全球金融舞台上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