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 10 家银行系寿险公司业绩看 2025 年同业发展趋势

来源:中国金融网   2025年02月05日 11时39分

上海夜景-中国银行王坤摄影-2.jpg


人民币杂志首席金融观察员 金目


在金融市场的动态格局中,银行系寿险公司的业绩表现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其不仅反映了公司自身的经营状况,更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整个寿险行业的发展走向。随着建信人寿、交银人寿在 1 月 30 日披露 2024 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10 家银行系寿险公司的 2024 年经营全貌得以展现,透过这些数据,我们能从中挖掘出诸多关键信息,为洞察 2025 年同业发展趋势提供重要依据。


业绩分化背后的经营密码


2024 年,10 家银行系寿险公司的业绩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态势,8 家盈利,2 家亏损。这一数据相较于 2023 年的 6 家盈利、4 家亏损,盈利公司数量有所增加,看似行业整体经营状况有所改善。然而,在解读这些业绩数据时,会计准则的差异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中邮人寿、农银人寿、交银人寿等公司在 2024 年实施了新保险合同准则,而亏损超 17 亿元的中信保诚在 2024 年 11 月曾表示,正积极推进新会计准则的落地。中信保诚称按新会计准则计算,公司持续实现盈利,2024 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与 2023 年全年利润持平,但实际披露的 2024 年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却显示,该公司前三季度净亏损 31.99 亿元。这一差异警示我们,新会计准则调整后所呈现的业绩增长,并不一定完全等同于经营状况的实质性改善。


从各家公司披露的具体盈利数据来看,2024 年,中邮人寿以 91.88 亿元的净利润高居榜首,成为盈利表现最为突出的银行系寿险公司。紧随其后的是交银人寿,净利润达到 9.97 亿元,工银安盛、农银人寿、招商信诺等公司也均实现了较为可观的盈利,净利润分别为 9.31 亿元、8.86 亿元、5.36 亿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光大永明、中信保诚则分别出现了 17.27 亿元、17.65 亿元的净亏损。业绩的巨大落差,反映出不同公司在业务模式、产品结构、风险管理以及市场拓展等方面的经营能力存在显著差异。


经营策略与发展方向的潜在影响


在业绩分化的背后,是各家银行系寿险公司不同的经营策略在发挥作用。那些盈利状况良好的公司,往往在业务布局和产品创新上更具前瞻性和灵活性。例如,可能积极拓展多元化的业务渠道,除了传统的银保渠道,还大力发展互联网保险业务,以适应数字化时代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在产品设计上,更加注重产品的保障功能与理财功能的平衡,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型保险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个性化需求。


而亏损的公司则可能在业务转型过程中面临较大的困难和挑战。或许是对市场变化的反应不够灵敏,未能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业务策略,导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又或许是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漏洞,投资决策失误或资金运用效率低下,影响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人事变动对公司发展的推动作用


2024 年以来,多家银行系寿险公司进行了重要的人事调整,涉及董事长、总经理等关键职位。这些人事变动无疑将对公司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4 年 4 月,薛亚芹获批出任农银人寿董事长,她此前在农业银行信用卡中心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这可能为农银人寿带来新的业务思路和管理模式,有助于推动公司在信用卡与保险业务的协同发展方面探索新的路径。同年 5 月,王都富出任工银安盛董事长,他在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的工作经历,有望为工银安盛进一步整合银行资源,拓展市场份额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工银安盛总裁吴茜的职务变动也备受关注。她在 2024 年 12 月辞去公司董事职务,2025 年 1 月又卸任相关投资业务行政责任人,且此前有消息称她拟任工银理财董事长。这一系列变动可能会对工银安盛的投资策略和业务布局产生影响,公司需要在新的管理团队带领下,重新审视和调整发展战略。


光大永明人寿在 2024 年也经历了重要的人事变动。8 月,总精算师张晨松获批担任总经理,接替卸任的刘凤全;12 月,党委书记、董事长孙强卸任(虽未公开披露,但从相关报告和新闻照片可推测)。新的管理团队将面临带领公司走出亏损困境、实现业绩增长的艰巨任务,他们需要在业务拓展、产品创新、风险管理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策略,推动公司实现转型发展。


对 2025 年同业发展趋势的展望


从 10 家银行系寿险公司的业绩和人事变动情况来看,2025 年银行系寿险行业可能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业务创新与转型加速:面对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银行系寿险公司将加快业务创新与转型的步伐。一方面,加大在数字化保险领域的投入,提升线上服务能力,优化客户体验;另一方面,不断推出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保险产品,满足客户多元化的保障和理财需求。


风险管理重要性凸显:业绩分化的现实让各公司深刻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在 2025 年,银行系寿险公司将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高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能力,确保公司的稳健运营。尤其是在投资领域,将更加注重资产配置的合理性和安全性,降低投资风险。


人才竞争加剧:随着行业的发展和变革,优秀的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将成为银行系寿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各公司将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通过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吸引和留住人才。同时,加强内部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建立完善的人才梯队,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行业整合与合作加强: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和实现规模经济效应,银行系寿险公司之间以及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整合与合作可能会进一步加强。通过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实现协同发展,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10 家银行系寿险公司的 2024 年业绩和人事变动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行业发展的画卷,从中我们可以窥探到 2025 年同业发展的趋势。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一年里,银行系寿险公司需要不断调整经营策略,加强风险管理,推动业务创新,以适应市场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

从 10 家银行系寿险公司业绩看 2025 年同业发展趋势

来源:中国金融网   2025年02月05日 11时39分

上海夜景-中国银行王坤摄影-2.jpg


人民币杂志首席金融观察员 金目


在金融市场的动态格局中,银行系寿险公司的业绩表现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其不仅反映了公司自身的经营状况,更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整个寿险行业的发展走向。随着建信人寿、交银人寿在 1 月 30 日披露 2024 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10 家银行系寿险公司的 2024 年经营全貌得以展现,透过这些数据,我们能从中挖掘出诸多关键信息,为洞察 2025 年同业发展趋势提供重要依据。


业绩分化背后的经营密码


2024 年,10 家银行系寿险公司的业绩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态势,8 家盈利,2 家亏损。这一数据相较于 2023 年的 6 家盈利、4 家亏损,盈利公司数量有所增加,看似行业整体经营状况有所改善。然而,在解读这些业绩数据时,会计准则的差异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中邮人寿、农银人寿、交银人寿等公司在 2024 年实施了新保险合同准则,而亏损超 17 亿元的中信保诚在 2024 年 11 月曾表示,正积极推进新会计准则的落地。中信保诚称按新会计准则计算,公司持续实现盈利,2024 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与 2023 年全年利润持平,但实际披露的 2024 年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却显示,该公司前三季度净亏损 31.99 亿元。这一差异警示我们,新会计准则调整后所呈现的业绩增长,并不一定完全等同于经营状况的实质性改善。


从各家公司披露的具体盈利数据来看,2024 年,中邮人寿以 91.88 亿元的净利润高居榜首,成为盈利表现最为突出的银行系寿险公司。紧随其后的是交银人寿,净利润达到 9.97 亿元,工银安盛、农银人寿、招商信诺等公司也均实现了较为可观的盈利,净利润分别为 9.31 亿元、8.86 亿元、5.36 亿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光大永明、中信保诚则分别出现了 17.27 亿元、17.65 亿元的净亏损。业绩的巨大落差,反映出不同公司在业务模式、产品结构、风险管理以及市场拓展等方面的经营能力存在显著差异。


经营策略与发展方向的潜在影响


在业绩分化的背后,是各家银行系寿险公司不同的经营策略在发挥作用。那些盈利状况良好的公司,往往在业务布局和产品创新上更具前瞻性和灵活性。例如,可能积极拓展多元化的业务渠道,除了传统的银保渠道,还大力发展互联网保险业务,以适应数字化时代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在产品设计上,更加注重产品的保障功能与理财功能的平衡,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型保险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个性化需求。


而亏损的公司则可能在业务转型过程中面临较大的困难和挑战。或许是对市场变化的反应不够灵敏,未能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业务策略,导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又或许是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漏洞,投资决策失误或资金运用效率低下,影响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人事变动对公司发展的推动作用


2024 年以来,多家银行系寿险公司进行了重要的人事调整,涉及董事长、总经理等关键职位。这些人事变动无疑将对公司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4 年 4 月,薛亚芹获批出任农银人寿董事长,她此前在农业银行信用卡中心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这可能为农银人寿带来新的业务思路和管理模式,有助于推动公司在信用卡与保险业务的协同发展方面探索新的路径。同年 5 月,王都富出任工银安盛董事长,他在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的工作经历,有望为工银安盛进一步整合银行资源,拓展市场份额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工银安盛总裁吴茜的职务变动也备受关注。她在 2024 年 12 月辞去公司董事职务,2025 年 1 月又卸任相关投资业务行政责任人,且此前有消息称她拟任工银理财董事长。这一系列变动可能会对工银安盛的投资策略和业务布局产生影响,公司需要在新的管理团队带领下,重新审视和调整发展战略。


光大永明人寿在 2024 年也经历了重要的人事变动。8 月,总精算师张晨松获批担任总经理,接替卸任的刘凤全;12 月,党委书记、董事长孙强卸任(虽未公开披露,但从相关报告和新闻照片可推测)。新的管理团队将面临带领公司走出亏损困境、实现业绩增长的艰巨任务,他们需要在业务拓展、产品创新、风险管理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策略,推动公司实现转型发展。


对 2025 年同业发展趋势的展望


从 10 家银行系寿险公司的业绩和人事变动情况来看,2025 年银行系寿险行业可能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业务创新与转型加速:面对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银行系寿险公司将加快业务创新与转型的步伐。一方面,加大在数字化保险领域的投入,提升线上服务能力,优化客户体验;另一方面,不断推出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保险产品,满足客户多元化的保障和理财需求。


风险管理重要性凸显:业绩分化的现实让各公司深刻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在 2025 年,银行系寿险公司将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高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能力,确保公司的稳健运营。尤其是在投资领域,将更加注重资产配置的合理性和安全性,降低投资风险。


人才竞争加剧:随着行业的发展和变革,优秀的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将成为银行系寿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各公司将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通过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吸引和留住人才。同时,加强内部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建立完善的人才梯队,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行业整合与合作加强: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和实现规模经济效应,银行系寿险公司之间以及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整合与合作可能会进一步加强。通过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实现协同发展,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10 家银行系寿险公司的 2024 年业绩和人事变动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行业发展的画卷,从中我们可以窥探到 2025 年同业发展的趋势。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一年里,银行系寿险公司需要不断调整经营策略,加强风险管理,推动业务创新,以适应市场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