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速度”成为企业敢闯敢干的“定心丸”
来源:工行通讯 2025年11月17日 13时01分
实体经济要提速,金融服务得先“跑起来”!工行青岛市南支行以“快”抢机遇、以“准”破难题、以“实”暖人心,让“工行速度”成为企业敢闯敢干的“定心丸”。
“快”,10分钟测额、4天放款!
“年收入超亿元、净利润过千万,却因不了解相关认证资质,没有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标签,导致贷款处处碰壁。”这是青岛某制造业企业曾面临的窘境——传统线下贷款对资质标签的硬性要求,让这家“隐形优质企业”卡在了扩产的资金门槛前。工行青岛市南支行客户经理在日常走访中发现该企业面临的困境后,立刻匹配“制造e贷”专属解决方案。这款产品跳出传统资质依赖,以企业结算、税务、发票等多维数据为依据,通过智能评估快速核定额度。从初次接触,手把手教企业扫码测额,到全程跟进材料收集与二次尽调,客户经理用高效服务与时间赛跑,全程用时4天,便解决了该企业的燃眉之急。“没想到没‘标签’也能快速拿到贷款,工行这效率帮我们保住了扩产窗口期!”企业负责人的感叹,正是对“工行速度”最生动的注解。
“准”,半月连破两企难题!
“贷款放完不是结束,而是服务的开始。”这是工行青岛市南支行的服务准则。2025年6月,支行给一家新型透光石片加工企业办理了350万元普惠金融贷款,帮企业顺利完成了设备升级。但支行没有“一贷了之”,而是持续追踪企业经营动态,帮助其长期合作的“潜力伙伴”一同解决了经营难题,大大提升了该产业链的协同效率。这位“潜力伙伴”,是一家主营生产高精度合金锯片的高新技术企业。该企业为突破市场竞争瓶颈,亟须升级生产设备,但因行业信息壁垒,前期只能依赖融资租赁或网络贷款,不仅利率高、波动大,还更易断贷,因此设备升级计划屡屡搁浅。支行在了解情况后,凭借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快速为其匹配“科创 e贷”,并顺利完成300万元普惠贷款的发放。从“服务一户”到“带动一串”,“工行速度”不仅同时激活了两家企业,更打通了产业链资金堵点,让金融服务从“单点支持”升级为“产业链共荣”。
“实”,走遍全国累放近10亿!
生猪养殖户的融资难,难在“基地偏远、布局分散、缺乏抵押”。2025年以来,工行青岛市南支行以“跨区协同、产业赋能”为思路,创新搭建“核心企业+养殖户+银行”三方合作体系,成立了养殖e贷业务尽职调查专班,着力破解生猪养殖困局。为摸清养殖实况,支行客户经理们全员上阵,顶着酷暑、冒着严寒,上山入村,来到养殖户身边,现场收集资料、核对身份信息,深入养殖基地勘察规模、预估产值,用脚步打通了普惠金融的“最后一公里”。截至2025年10月末,该模式已累计为全国超530户养殖户投放“养殖e贷”近10亿元,不仅让养殖户告别了“贷款无门”的困境,更串联起饲料供应、疫病防控等产业链环节,为养殖户铺就致富路,让金融活水真正流进乡村振兴的田间地头。从破解制造业“资质壁垒”,到打通产业链“资金堵点”,再到解决乡村养殖“弱抵押难题”,工行青岛市南支行始终坚持以企业痛点为靶向,让“快、准、实”的金融服务成为“工行速度”的代名词,为企业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