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币好消息接连不断

来源:中国金融网   2025年10月11日 12时41分

222.jpg


人民币杂志首席金融观察员 大河  中国金融网版权图片

2025年10月9日,香港与印尼金融市场同步传来关于人民币的重磅消息: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升级版“人民币业务资金安排”正式生效,中国银行雅加达分行当日即依托该安排完成印尼市场首单人民币贸易融资业务。政策创新与市场实践的快速衔接,不仅印证了人民币跨境使用需求的持续升温,更彰显出其国际化进程的坚实步伐。

政策升级:香港离岸枢纽再添“稳定器”

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离岸枢纽,香港此次推出的“人民币业务资金安排”,是对离岸市场需求的精准回应。这一总额度达1000亿元人民币的安排,分为三阶段落实,相较于2025年2月推出的“人民币贸易融资流动资金安排”,显著拓宽了合资格资金用途,覆盖企业贸易、日常营运及资本支出等多元需求,且支持更长年期的人民币融资。

政策迭代背后是市场需求的迫切信号。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指出,银行业人民币贷款对存款比率已从2022年9月的约20%攀升至2025年6月的逾90%,企业对长期人民币贷款的需求日益殷切。中国银行研究院副院长鄂志寰分析称,香港人民币资金池规模长期徘徊在1万亿元左右,流动性有限导致利率波动较大,新安排通过拓宽资金渠道,可为离岸市场提供稳定长期资金来源,直接缓解融资成本高企的痛点。

从历史脉络看,此次升级是香港离岸人民币流动性管理机制的持续完善。自2012年推出首项人民币流动资金安排应对短期流动性紧张,到2025年聚焦贸易融资,再到如今覆盖多元经营需求,每一步调整都紧扣市场发展阶段,进一步强化了香港的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

实践落地:东南亚市场迎来“破冰单”

政策的市场价值在印尼迅速得到验证。10月9日,中国银行雅加达分行依托中国银行(香港)参与金管局新安排,为当地进口企业ITG POINTER叙做首笔人民币贸易融资业务,成为印尼市场应用香港离岸人民币资金的标志性事件。

这一“破冰”并非偶然。近年来印尼与中国及东盟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企业对跨境人民币结算和融资的需求持续上升。新安排允许参与银行通过集团内海外机构开展人民币贸易融资业务的机制设计,为雅加达分行提供了关键支撑——借助中银集团全球化网络与香港离岸市场的联动,该行得以将人民币押汇、出口融资等服务精准送达本地企业,有效满足其在进出口贸易及产业链合作中的资金需求。

雅加达分行负责人表示,此次业务落地是深化集团协同的起点。未来将进一步丰富人民币金融产品体系,依托跨境服务优势强化融资与结算能力,助力印尼企业把握人民币国际化机遇。这一表态折射出,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正成为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重要增长极。

深层透视:需求驱动与体系完善的双重逻辑

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好消息”密集出现,本质是市场需求驱动与制度体系完善形成的正向循环。从需求端看,企业对人民币融资的青睐,源于其在降低汇率波动风险、提升资金效率等方面的天然优势。尤其在全球货币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人民币作为融资货币的吸引力持续增强,推动境外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需求上升。

从供给端看,政策体系正形成“顶层设计+区域联动”的立体支撑。在国家层面,中国人民银行持续通过货币互换协议为离岸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此次香港新安排便依托这一机制落地;在区域层面,香港的枢纽作用与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实践形成呼应,构建起“资金池—流通渠道—应用场景”的完整链条。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指出,这种发展态势需以跨境支付系统互联互通、金融基础设施完善等为保障,而当前相关建设正同步推进。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政策升级与业务落地,进一步填补了离岸人民币市场的长期资金缺口。鄂志寰强调,稳定的资金来源是实体经济扩大人民币使用的前提,1000亿元新安排的逐步释放,将与香港既有的1万亿元资金池形成互补,为人民币国际化注入持续动力。中国金融安全文化创研院院长何世红强调,人民币国际化的每一步推进,都必须建立在金融安全的坚实基础之上,“政策创新需与风险防控形成协同,离岸市场发展要筑牢跨境资金流动的安全防线”。此次香港新安排与印尼首单业务的落地,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

香港“人民币业务资金安排”的生效与印尼首单业务的落地,看似独立却一脉相承,共同构成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注脚。从政策层面的机制优化,到市场层面的实践突破,再到需求层面的持续升温,多重积极信号叠加,印证了人民币在跨境贸易融资与结算领域的认可度不断提升。

未来,随着1000亿元资金安排的分阶段落实,以及中银等金融机构在东盟等区域的服务延伸,人民币的跨境使用场景将进一步丰富,香港离岸枢纽地位将持续巩固。在监管协同与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人民币国际化正沿着 “务实推进、稳中求进” 的路径稳步前行,更多“好消息”值得期待。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

人民币好消息接连不断

来源:中国金融网   2025年10月11日 12时41分

222.jpg


人民币杂志首席金融观察员 大河  中国金融网版权图片

2025年10月9日,香港与印尼金融市场同步传来关于人民币的重磅消息: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升级版“人民币业务资金安排”正式生效,中国银行雅加达分行当日即依托该安排完成印尼市场首单人民币贸易融资业务。政策创新与市场实践的快速衔接,不仅印证了人民币跨境使用需求的持续升温,更彰显出其国际化进程的坚实步伐。

政策升级:香港离岸枢纽再添“稳定器”

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离岸枢纽,香港此次推出的“人民币业务资金安排”,是对离岸市场需求的精准回应。这一总额度达1000亿元人民币的安排,分为三阶段落实,相较于2025年2月推出的“人民币贸易融资流动资金安排”,显著拓宽了合资格资金用途,覆盖企业贸易、日常营运及资本支出等多元需求,且支持更长年期的人民币融资。

政策迭代背后是市场需求的迫切信号。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指出,银行业人民币贷款对存款比率已从2022年9月的约20%攀升至2025年6月的逾90%,企业对长期人民币贷款的需求日益殷切。中国银行研究院副院长鄂志寰分析称,香港人民币资金池规模长期徘徊在1万亿元左右,流动性有限导致利率波动较大,新安排通过拓宽资金渠道,可为离岸市场提供稳定长期资金来源,直接缓解融资成本高企的痛点。

从历史脉络看,此次升级是香港离岸人民币流动性管理机制的持续完善。自2012年推出首项人民币流动资金安排应对短期流动性紧张,到2025年聚焦贸易融资,再到如今覆盖多元经营需求,每一步调整都紧扣市场发展阶段,进一步强化了香港的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

实践落地:东南亚市场迎来“破冰单”

政策的市场价值在印尼迅速得到验证。10月9日,中国银行雅加达分行依托中国银行(香港)参与金管局新安排,为当地进口企业ITG POINTER叙做首笔人民币贸易融资业务,成为印尼市场应用香港离岸人民币资金的标志性事件。

这一“破冰”并非偶然。近年来印尼与中国及东盟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企业对跨境人民币结算和融资的需求持续上升。新安排允许参与银行通过集团内海外机构开展人民币贸易融资业务的机制设计,为雅加达分行提供了关键支撑——借助中银集团全球化网络与香港离岸市场的联动,该行得以将人民币押汇、出口融资等服务精准送达本地企业,有效满足其在进出口贸易及产业链合作中的资金需求。

雅加达分行负责人表示,此次业务落地是深化集团协同的起点。未来将进一步丰富人民币金融产品体系,依托跨境服务优势强化融资与结算能力,助力印尼企业把握人民币国际化机遇。这一表态折射出,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正成为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重要增长极。

深层透视:需求驱动与体系完善的双重逻辑

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好消息”密集出现,本质是市场需求驱动与制度体系完善形成的正向循环。从需求端看,企业对人民币融资的青睐,源于其在降低汇率波动风险、提升资金效率等方面的天然优势。尤其在全球货币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人民币作为融资货币的吸引力持续增强,推动境外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需求上升。

从供给端看,政策体系正形成“顶层设计+区域联动”的立体支撑。在国家层面,中国人民银行持续通过货币互换协议为离岸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此次香港新安排便依托这一机制落地;在区域层面,香港的枢纽作用与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实践形成呼应,构建起“资金池—流通渠道—应用场景”的完整链条。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指出,这种发展态势需以跨境支付系统互联互通、金融基础设施完善等为保障,而当前相关建设正同步推进。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政策升级与业务落地,进一步填补了离岸人民币市场的长期资金缺口。鄂志寰强调,稳定的资金来源是实体经济扩大人民币使用的前提,1000亿元新安排的逐步释放,将与香港既有的1万亿元资金池形成互补,为人民币国际化注入持续动力。中国金融安全文化创研院院长何世红强调,人民币国际化的每一步推进,都必须建立在金融安全的坚实基础之上,“政策创新需与风险防控形成协同,离岸市场发展要筑牢跨境资金流动的安全防线”。此次香港新安排与印尼首单业务的落地,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

香港“人民币业务资金安排”的生效与印尼首单业务的落地,看似独立却一脉相承,共同构成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注脚。从政策层面的机制优化,到市场层面的实践突破,再到需求层面的持续升温,多重积极信号叠加,印证了人民币在跨境贸易融资与结算领域的认可度不断提升。

未来,随着1000亿元资金安排的分阶段落实,以及中银等金融机构在东盟等区域的服务延伸,人民币的跨境使用场景将进一步丰富,香港离岸枢纽地位将持续巩固。在监管协同与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人民币国际化正沿着 “务实推进、稳中求进” 的路径稳步前行,更多“好消息”值得期待。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