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大金融监管机构总动员:2025金融教育宣传周全国大幕拉开
来源:中国金融网 2025年09月19日 09时32分
9月15日,金融监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启动以 “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 为主题的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标志着一场覆盖全国的金融知识普及与风险防范行动正式开启。本次活动以四大核心任务为抓手,通过 “风险提示送上门” 等创新机制,推动金融服务直达基层,旨在构建 “政府引导、行业协同、机构参与、公众受益” 的金融教育新生态。
多维目标:筑牢金融安全防护网
活动聚焦三大核心使命:提升公众素养、防范金融风险、践行金融为民。针对当前金融市场复杂化趋势,监管部门通过多形式宣传填补公众知识鸿沟——从基础储蓄信贷到复杂基金证券,从风险识别技巧到理性借贷观念,覆盖全生命周期金融需求。特别针对电信诈骗高发态势,活动将剖析 AI 换脸、虚拟货币等新型骗局,结合2024年全国立案15.6万起、涉案金额超320亿元的典型案例,传授 “多渠道验证身份”“年化收益超8%需警惕” 等实用防范技巧。
在践行人民性方面,金融机构通过 “为民办实事” 举措展示服务升级:农业银行推出 “青绿消保讲堂” 深入乡村,平安人寿开展助农农产品进社区活动,中信银行郑州分行通过 “网格化” 服务网络将金融知识送进978户商户。这些行动不仅优化金融服务流程,更推动金融资源向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倾斜。
创新机制:构建立体化宣传矩阵
本次活动以 “四大主题 + 三大渠道” 为框架,形成全方位传播网络:
四大主题精准发力:规范营销行为方面,建设银行等机构强化 “产品、渠道、客户三适当” 管理,杜绝虚假宣传;抵制非法中介行动中,将揭露 “虚假征信修复”“非法代理退保” 等 “黑灰产” 套路;防范电信诈骗则聚焦 “高收益保本”“假冒公检法” 等典型话术。
多渠道协同推进:线下通过北京 “金融集市” 的数字人互动、上海 “风险提示送上门” 的街道全覆盖、汕头 “英歌舞+灯谜” 的文化融合等创新形式,实现 “知识可视化”;线上依托 “建行生活” APP、平安金管家等平台,推送防诈短视频、开展投资知识直播,形成 “指尖上的课堂”。
基层渗透亮点纷呈:中信银行郑州分行组织金融宣传员深入社区开展 “快问快答”,为老年人讲解 “保健品诈骗” 特征;喀什地区组建6支宣传小队走访古城商户,发放维吾尔语版风险提示手册;潮阳金融监管支局通过授信300万元支持农业科技公司,将金融教育与实体服务结合。
深层价值:重塑金融治理新范式
本次活动展现出金融治理的三大转型趋势:
从集中宣传到日常浸润:监管部门推动金融教育从 “运动式” 转向 “常态化”,如平安人寿计划将 “家庭财富健康体检” 纳入长期服务,交通银行轮渡变身流动宣传阵地,实现 “服务场景即教育场景”。
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北京 “金融集市” 的脱口秀表演、上海的反诈H5闯关游戏、汕头的青少年反诈小课堂,通过游戏化、情景化设计提升公众参与度,使金融知识从 “被动接受” 变为 “主动探索”。
从风险防范到价值创造:活动不仅聚焦 “防骗”,更注重 “赋能”——建设银行规范营销行为助力消费者理性选择产品,平安人寿推出 “家庭财富健康体检” 优化资产配置,中信银行郑州分行通过助农活动打通金融服务 “最后一公里”。
长效影响:开启金融普惠新篇章
本次活动的社会价值已初步显现:汕头通过 “金融+文化” 模式吸引5000余人参与,喀什地区商户风险识别能力显著提升,北京 “金融集市” 带动超3000人次下载反诈 APP。更深层的意义在于,通过提升公众金融素养,推动形成三大正向循环:
消费与投资的良性循环:公众风险意识增强将减少非理性借贷,释放合规消费潜力;理性投资习惯养成可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支持创新创业。
监管与市场的协同循环:金融机构通过规范营销行为提升公信力,消费者权益保护强化将促进市场优胜劣汰,推动行业从 “销售导向” 向 “服务导向” 转型。
教育与治理的联动循环:社区网格化管理与金融教育结合,形成 “风险预警—知识普及 — 权益维护” 的闭环治理机制,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金融解决方案。
正如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付万军所言,金融教育是防范风险的 “先手棋”。本次活动通过精准滴灌式传播与常态化机制建设,正逐步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金融安全防护体系。随着 “风险提示送上门” 等创新举措落地,金融服务将真正成为照亮公众美好生活的 “导航灯”,为金融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相关资讯
-
云南丽江市永胜县委县人民政府向广大游客推荐永胜县特产沃柑
2023年03月27日 10时44分 -
非凡十年谱华章、接续奋斗续辉煌
2022年11月25日 09时28分 -
2025金融教育宣传周:北京金融行动
2025年09月19日 09时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