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银行A股IPO困局
来源:中国金融网 2025年08月25日 09时27分
中国金融网 | 金岩 中国金融网版权图片
2025年8月,天津银行披露第二十八期A股IPO辅导进展报告,距离2015年启动上市辅导已整整十年。这家资产规模逼近万亿的区域性银行,在H股上市九年后仍未叩开A股大门,其IPO进程折射出中小银行在资本补充、盈利增长与监管合规之间的深层矛盾。
十年IPO困局:外部批复与市场环境的双重枷锁
天津银行的IPO进程卡在 "尚未取得外部批复" 这一关键节点。根据监管要求,H股上市公司回归A股需同时满足中国证监会、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及港交所的多重审批。这一过程涉及复杂的跨境监管协调,尤其在当前A股银行IPO连续三年 "空窗期" 的背景下,监管层对拟上市银行的资产质量、公司治理提出更高要求。
从时间线看,天津银行的上市准备不可谓不充分:自2015年起,辅导机构中银证券与中信证券已协助其完成股份清理、内控体系建设等基础工作。但关键问题在于,其资本补充计划仍需监管核准——2025年6月发行的70亿元金融债券,以及拟发行的400亿元资本补充工具,均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派出机构和中国人民银行的最终批复。这种 "审批依赖" 使得天津银行的上市进程完全受制于外部政策节奏。
更严峻的是,A股银行IPO市场已陷入 "堰塞湖" 状态。2022年兰州银行上市后,再无新增案例,顺德农商行、广州银行等中小银行因市场环境变化主动撤单。监管层对银行IPO的审核重点从 "规模扩张" 转向 "质量优先",要求拟上市银行在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处置等方面达到更高标准。天津银行虽在2025年一季度将不良率稳定在1.70%,拨备覆盖率提升至169.97%,但其盈利增速放缓的现实(2024年净利润仅增 1.1%)仍可能成为审核关注焦点。
资产扩张与盈利放缓的失衡逻辑
天津银行的经营数据呈现鲜明的 "规模-效益" 悖论:截至2025年一季度,资产总额达9457.8亿元,较年初增长2.14%,客户贷款余额突破4592亿元,但其2024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分别降至1.5%和1.1%,较2023年大幅下滑。这种失衡源于多重因素:
传统业务边际效益递减。作为区域性银行,天津银行70%以上贷款集中于京津冀地区,受区域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对公业务议价能力持续下降。2024年其净息差收窄至1.85%,较2020年下降32个基点。与此同时,零售业务转型滞后,信用卡不良率攀升至2.8%,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资本消耗与补充的循环压力。为满足监管要求,天津银行近年来持续通过发行债券补充资本:2024年发行50亿元二级资本债,2025年计划发行200亿元永续债和200亿元二级资本债。这种 "以债养债" 模式虽缓解短期资本压力,但也导致财务费用激增——2024年利息支出同比增加12%,侵蚀净利润增长空间。
非息收入增长乏力。尽管拓展消费金融(参股天津京东消费金融)、金融租赁等业务,但2024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仅占营收的8.7%,显著低于上市城商行15% 的平均水平。其布局的科创指数、碳减排贷款等创新业务尚处培育期,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新班子的破局尝试:年轻化团队的战略突围
2025年3月上任的新班子(平均年龄52岁)正试图通过 "科技+场景" 重构业务逻辑:
科技金融的差异化布局。与中债金融估值中心联合创设 "中债-京津冀科技创新债券指数",以科创债为切入点,整合 "股债贷基" 服务链条。截至2025年6月,科技贷款余额196.75亿元,同比增长35.74%,其中 "投联贷"" 科创积分贷 " 等产品覆盖300余家专精特新企业。这种 "金融+产业" 模式既响应国家战略,也为未来IPO提供业务亮点。
绿色金融的先发优势。落地天津市首笔碳减排贷款,支持天津钢铁集团设备更新项目,年减排二氧化碳量预计超50万吨。绿色贷款余额392.14亿元,占总贷款的8.2%,较2023年提升1.5个百分点。此类业务不仅符合ESG投资趋势,还可通过碳金融衍生品拓宽收入来源。
消费金融的场景渗透。通过参股天津京东消费金融(持股10%),切入电商分期、供应链金融等场景。2025年上半年消费金融业务贡献中间业务收入2.3亿元,同比增长40%,成为非息收入增长最快的板块。
破局之路:合规性与市场窗口的双重博弈
面对A股IPO的严峻现实,天津银行需在以下维度突破:
资本补充的合规化路径。当前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约9.2%,虽满足监管要求,但距离上市银行普遍10%以上的水平仍有差距。需加快永续债发行进度,同时通过利润留存、资产证券化等方式优化资本结构。2025年计划发行的400亿元资本工具若顺利落地,可将资本充足率提升至12%以上。
盈利模式的可持续性重构。需在保持传统业务基本盘的同时,提升高附加值业务占比。例如,科技金融业务可通过 "贷款+认股权证" 模式分享企业成长收益,绿色金融可探索碳配额质押融资、CCER交易等创新产品。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3.77%,显示战略调整初见成效。
监管沟通与市场预期管理。面对A股银行IPO的 "堰塞湖" 状态,天津银行需加强与监管层的常态化沟通,重点展示其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领域的合规性与创新性。同时,通过定期披露业务进展、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稳定市场预期,为上市营造有利舆论环境。
在周期波动中寻找破局契机
天津银行的IPO困局,本质是中小银行在经济转型期面临的共性挑战:既要应对传统业务的增长瓶颈,又要满足监管层对资本质量、创新能力的严苛要求。新班子推动的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战略,虽在短期内难以扭转盈利颓势,却为其在未来资本市场竞争中赢得差异化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层近期释放 "支持优质企业上市" 的积极信号,叠加天津银行资产规模突破万亿的里程碑,其IPO进程可能迎来关键转折。但最终能否破局,仍取决于其能否在资本补充、盈利模式与合规管理之间找到平衡点——这不仅是天津银行的考题,更是所有中小银行在资本市场转型期的必答题。
相关资讯
-
云南丽江市永胜县委县人民政府向广大游客推荐永胜县特产沃柑
2023年03月27日 10时44分 -
非凡十年谱华章、接续奋斗续辉煌
2022年11月25日 09时28分 -
证监会 “十五五” 规划座谈会,释放多个关键信号
2025年08月29日 21时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