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伏行业的恶性竞争引发强烈反响
来源:金透财经 2025年08月22日 20时03分
金透财经 | 何圳
近年来,我国光伏行业在全球占据重要地位,成为新能源领域的耀眼明星。然而,近期行业内的恶性竞争现象愈发严重,引发了广泛关注与强烈反响。
从市场现状来看,光伏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十分突出。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目前,光伏各环节年产能均超过1100GW,而2025年全球与中国光伏市场乐观需求量分别为600GW和250GW,全行业产能已达实际需求的1.8倍 。这种供需的严重错配,正是价格战愈演愈烈的核心原因。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光伏主产业链各环节的价格持续下跌,到去年部分组件已经跌穿成本价。产能的快速扩张与激烈的价格竞争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传导至行业内的每一家企业。
恶性竞争下,同质化低效问题也暴露无遗。大量企业涌入光伏行业,技术路线趋同。2023年PERC电池市场占有率高达75%,大多数企业集中在这一成熟技术上 。新兴技术由于研发投入高、风险大,主要由头部企业主导,中小企业多为模仿式创新,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当TOPCon组件与HJT组件在参数表上只差0.2% 转换效率时,客户往往只会盯着报价单砍价 。在产品高度相似的情况下,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只能不断压低价格,陷入同质化低效能竞争的恶性循环。
与此同时,盲目扩产增产的现象加剧了行业困境。由于光伏行业被视为高增长赛道,吸引大量传统行业企业跨界入局。光伏企业从专业化分工转向全产业链布局,积极将业务延伸至硅料、硅片等上游环节,通过垂直整合提升产能规模和控制成本。地方政府为拉动投资,将光伏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要求企业配套产能以换取新能源项目开发权,并通过土地、税收、资金补贴等优惠政策加速产能释放,进一步推高行业扩产速度 。但市场需求增长速度无法匹配产能扩张速度,使得市场供需失衡愈发严重。
恶性竞争对光伏行业的负面影响是全方位的。从企业效益看,行业权威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31家A股上市光伏主产业链企业整体净亏损125.8亿元,亏损幅度同比增加274.3% 。不仅如此,光伏行业全产业链各环节均陷入大面积亏损状态,亏损规模前所未有。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有超40家企业公告退市、破产或兼并重组 。从行业创新发展角度,在 “价格战” 的压力下,一些企业削减研发投入,导致技术创新滞后,削弱了行业未来发展的动力。对消费者而言,低价往往伴随的是质量下降和服务缩水,长远来看,也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及时发布倡议,呼吁企业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坚决抵制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开展恶性竞争,坚守质量安全底线,合理排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从同质化低效能竞争转向高质量高水平竞争 。这一倡议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企业若能严格遵守,将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缓解产能过剩压力,提升产品质量,推动行业从单纯的价格竞争向技术、质量、服务等多元化竞争转变,促进光伏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光伏行业要摆脱当前的困境,除了行业协会的倡议,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政府层面应强化政策引导、优化产业布局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对地方政府的引导和监督,避免过度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而忽视长期发展规划。同时,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建立健全市场信用体系,对违规企业进行惩戒,营造公平、透明、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自身需注重产能优化、技术创新和拓展多元化市场,关停高成本、低效率产线,将资源集中于高附加值产品,根据市场需求动态调整产能利用率,避免盲目扩产,并加大研发投入,聚焦高效电池技术,前瞻性布局前沿领域,抢占技术制高点。此外,还应积极拓展新兴市场,规避欧美贸易壁垒。
光伏行业的恶性竞争已到了必须整治的关键时刻。只有通过行业协会、政府、企业等各方的协同努力,才能让光伏行业走出困境,实现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转变,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持续发挥其重要作用,为实现 “双碳” 目标贡献力量。
相关资讯
-
云南丽江市永胜县委县人民政府向广大游客推荐永胜县特产沃柑
2023年03月27日 10时44分 -
非凡十年谱华章、接续奋斗续辉煌
2022年11月25日 09时28分 -
证监会 “十五五” 规划座谈会,释放多个关键信号
2025年08月29日 21时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