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监管处罚暴露出部分银行风控管理体系仍存在严重漏洞

来源:中国金融网   2025年08月22日 18时20分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jpg


中国金融网 | 金岩  中国金融网版权图片


近期,金融监管部门持续发力,对银行业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不断加大。从公开数据来看,仅今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以及国家外汇管理局就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各分支机构)开出317张罚单,被罚没总金额高达2.25亿元,罚单数量和罚没金额均创下今年2月以来的月度新高。这一系列处罚背后,暴露出部分银行在风控管理体系方面仍存在严重漏洞。


银行违法违规现象面面观


农商行及村镇银行在7月的罚单数量上占据 “半壁江山”,分别收到115张和51张罚单。从罚没金额看,农商行当月被罚总额高达7946.53万元,村镇银行被罚2304.54万元。城商行在7月共领到38张罚单,被罚没金额达4131.24万元,较上个月增长超5倍。南京银行当月 “吃下” 5张罚单,总金额超200万元;贵州银行也领到4张罚单,共计被罚160万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7月共收到罚单53张,共计被罚2460.69万元;股份行收到44张罚单,共计被罚3054.26万元。此外,政策性银行、民营银行、外资银行等也均有涉及罚单。


违规事由更是多种多样,涵盖违反清算管理规定、金融统计管理规定、账户管理规定、支付结算管理规定、反洗钱规定、客户身份识别规定等多个方面。例如,重庆三峡银行因 “违反金融统计管理规定”“违反账户管理规定” 等9项原因,收到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开出的金额高达559.2万元的罚单;某政策性银行因 “违规办理内保外贷业务,违反规定办理结汇、售汇业务” 等原因,收到国家外汇管理局开出的金额高达1394.42万元的 “天价罚单”。


大额罚款多的银行机构问题剖析


以收到大额罚单的银行为例,其违规行为往往反映出风控管理的深层次问题。上海银行因八项违规行为,包括违反账户管理规定、清算管理规定、反洗钱规定等,被予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46.95万元,罚款2874.8万元,合计罚没超2900万元。这表明其在日常运营中,多个关键业务环节的风控措施未能有效执行,从账户的开立与管理,到资金的清算流转,再到反洗钱的筛查监测,均存在漏洞,使得违规行为得以滋生。


金华银行因违反账户管理规定、占压财政存款或资金等八项违法行为被警告并处以717.5万元罚款。财政性存款必须全额划缴人民银行,银行无权占用,而金华银行出现此类问题,反映出其在资金管理的合规性把控上存在严重疏忽,风控体系未能对涉及财政资金的业务进行严格监督与约束。


风控管理体系漏洞的深度分析


从这些银行的违法违规现象可以看出,风控管理体系漏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制度执行层面,虽然银行大多制定了完善的风控管理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制度往往被束之高阁。例如,在客户身份识别方面,相关规定要求银行必须严格审核客户身份信息,防止洗钱等违法活动,但部分银行在执行时敷衍了事,导致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的情况屡见不鲜。这说明银行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无法确保制度得到切实执行。


在员工管理方面,银行从业人员的违规行为频发,反映出员工培训与职业道德教育的缺失。因信贷业务违规被罚的银行从业人员超半数,主要涉及信贷核查不到位、贷前调查不尽职、信贷资金被挪用等问题。这表明员工对业务风险认识不足,缺乏应有的职业操守,而银行在员工培训与行为监督上存在短板,未能及时纠正员工的违规倾向。


在业务流程管理方面,各业务环节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与制衡。以贷款业务为例,从贷前调查、审批到贷后管理,本应是一个相互制约的完整流程,但实际中,一些银行存在贷前调查走过场、审批不严谨、贷后管理形同虚设的情况,使得贷款风险不断累积,最终导致信贷资金被挪用等问题,这凸显了业务流程风控的失效。


金融监管处罚为银行敲响了警钟。银行必须深刻反思自身风控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加强制度执行力度,强化员工培训与管理,优化业务流程,完善风控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在合规的轨道上稳健发展,避免因违法违规行为遭受巨额损失,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健康发展。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

金融监管处罚暴露出部分银行风控管理体系仍存在严重漏洞

来源:中国金融网   2025年08月22日 18时20分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jpg


中国金融网 | 金岩  中国金融网版权图片


近期,金融监管部门持续发力,对银行业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不断加大。从公开数据来看,仅今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以及国家外汇管理局就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各分支机构)开出317张罚单,被罚没总金额高达2.25亿元,罚单数量和罚没金额均创下今年2月以来的月度新高。这一系列处罚背后,暴露出部分银行在风控管理体系方面仍存在严重漏洞。


银行违法违规现象面面观


农商行及村镇银行在7月的罚单数量上占据 “半壁江山”,分别收到115张和51张罚单。从罚没金额看,农商行当月被罚总额高达7946.53万元,村镇银行被罚2304.54万元。城商行在7月共领到38张罚单,被罚没金额达4131.24万元,较上个月增长超5倍。南京银行当月 “吃下” 5张罚单,总金额超200万元;贵州银行也领到4张罚单,共计被罚160万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7月共收到罚单53张,共计被罚2460.69万元;股份行收到44张罚单,共计被罚3054.26万元。此外,政策性银行、民营银行、外资银行等也均有涉及罚单。


违规事由更是多种多样,涵盖违反清算管理规定、金融统计管理规定、账户管理规定、支付结算管理规定、反洗钱规定、客户身份识别规定等多个方面。例如,重庆三峡银行因 “违反金融统计管理规定”“违反账户管理规定” 等9项原因,收到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开出的金额高达559.2万元的罚单;某政策性银行因 “违规办理内保外贷业务,违反规定办理结汇、售汇业务” 等原因,收到国家外汇管理局开出的金额高达1394.42万元的 “天价罚单”。


大额罚款多的银行机构问题剖析


以收到大额罚单的银行为例,其违规行为往往反映出风控管理的深层次问题。上海银行因八项违规行为,包括违反账户管理规定、清算管理规定、反洗钱规定等,被予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46.95万元,罚款2874.8万元,合计罚没超2900万元。这表明其在日常运营中,多个关键业务环节的风控措施未能有效执行,从账户的开立与管理,到资金的清算流转,再到反洗钱的筛查监测,均存在漏洞,使得违规行为得以滋生。


金华银行因违反账户管理规定、占压财政存款或资金等八项违法行为被警告并处以717.5万元罚款。财政性存款必须全额划缴人民银行,银行无权占用,而金华银行出现此类问题,反映出其在资金管理的合规性把控上存在严重疏忽,风控体系未能对涉及财政资金的业务进行严格监督与约束。


风控管理体系漏洞的深度分析


从这些银行的违法违规现象可以看出,风控管理体系漏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制度执行层面,虽然银行大多制定了完善的风控管理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制度往往被束之高阁。例如,在客户身份识别方面,相关规定要求银行必须严格审核客户身份信息,防止洗钱等违法活动,但部分银行在执行时敷衍了事,导致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的情况屡见不鲜。这说明银行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无法确保制度得到切实执行。


在员工管理方面,银行从业人员的违规行为频发,反映出员工培训与职业道德教育的缺失。因信贷业务违规被罚的银行从业人员超半数,主要涉及信贷核查不到位、贷前调查不尽职、信贷资金被挪用等问题。这表明员工对业务风险认识不足,缺乏应有的职业操守,而银行在员工培训与行为监督上存在短板,未能及时纠正员工的违规倾向。


在业务流程管理方面,各业务环节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与制衡。以贷款业务为例,从贷前调查、审批到贷后管理,本应是一个相互制约的完整流程,但实际中,一些银行存在贷前调查走过场、审批不严谨、贷后管理形同虚设的情况,使得贷款风险不断累积,最终导致信贷资金被挪用等问题,这凸显了业务流程风控的失效。


金融监管处罚为银行敲响了警钟。银行必须深刻反思自身风控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加强制度执行力度,强化员工培训与管理,优化业务流程,完善风控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在合规的轨道上稳健发展,避免因违法违规行为遭受巨额损失,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健康发展。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