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行报告显示信用卡增速明显下降,逾期问题愈发凸显
来源:人民币杂志 2025年08月22日 17时53分
人民币杂志首席金融观察员 大河 中国金融网版权图片
近日,央行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量下降趋势明显,且逾期问题愈发突出。截至二季度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7.15亿张,较上季度减少600万张,较去年末减少1200万张,较2022年最高位的8.07亿张下降超11%,至今已连续下滑11个季度。同时,2024年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1239.64亿元,较2023年大涨26.32%,占比达1.43%,较上年末增加0.3个百分点。
信用卡增速明显下降,背后原因较为复杂。一方面,监管政策导向是重要因素。2022年7月,原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对信用卡业务经营管理、发卡营销行为、授信管理和风险管控等多方面进行严格规定。在此背景下,银行开始对信用卡业务进行全面自查与整改,主动收缩战线,减少盲目发卡行为,更加注重发卡质量与客户资质审核,这直接导致信用卡发卡量增速放缓。
另一方面,市场竞争格局变化也在影响信用卡增长态势。随着金融科技发展,互联网金融平台推出多种类信用卡功能的产品,如花呗、白条等。这些产品以其便捷的申请流程、贴合消费场景的特点,吸引了大量年轻客群,分流了信用卡潜在客户群体。例如,一些年轻消费者在电商购物场景中,更倾向于使用操作简便、即时可得的互联网信用支付产品,而非申请信用卡进行支付。
此外,经济环境因素不可忽视。近年来宏观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居民收入增长面临一定压力,消费者对债务的态度更为谨慎。在收入预期不稳定的情况下,人们会主动减少信用卡持有数量,避免过度负债。以部分受经济波动影响较大行业的从业者为例,他们为降低财务风险,选择注销多余信用卡或不再申请新卡。
信用卡逾期问题愈发凸显,带来了多方面影响。对于银行而言,逾期信贷总额大幅增加,直接侵蚀银行利润。银行需要计提更多拨备来应对潜在损失,影响其资产质量与盈利能力。同时,银行不得不加大催收力度,增加人力、物力成本投入。从金融市场角度看,信用卡逾期率上升会增加金融市场不稳定因素。大量逾期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影响金融机构间资金流转与信用体系正常运行。如果逾期问题持续恶化,还可能影响消费者对金融市场信心,降低整体金融市场活跃度。
针对信用卡增速下降与逾期问题,银行已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在发卡端,银行提升信用卡申请门槛,加强对申请人收入、信用状况等审核。例如,一些银行要求申请人提供更详细收入证明材料,对信用报告中存在不良记录或多头借贷情况的申请人更为审慎。在贷后管理方面,银行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加强对持卡人交易行为监测分析,及时识别潜在风险客户,提前进行风险预警与干预。部分银行还推出个性化还款方案,针对暂时遇到还款困难的客户,在合理范围内调整还款计划,帮助客户缓解还款压力,降低逾期风险。
展望未来,信用卡市场发展需要在规范与创新中寻求平衡。监管部门应持续加强对信用卡业务监管,督促银行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完善风险防控体系,保障金融市场稳定。银行则需深入挖掘客户需求,进行差异化、特色化服务创新。如针对特定客群推出定制化信用卡产品,提供专属权益与服务;加强与商户合作,打造更多消费场景,提升信用卡使用频率与用户粘性。同时,持续优化风险管理能力,精准识别优质客户,合理控制风险。只有这样,信用卡业务才能在新市场环境下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金融服务,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相关资讯
-
云南丽江市永胜县委县人民政府向广大游客推荐永胜县特产沃柑
2023年03月27日 10时44分 -
非凡十年谱华章、接续奋斗续辉煌
2022年11月25日 09时28分 -
证监会 “十五五” 规划座谈会,释放多个关键信号
2025年08月29日 21时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