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镇银行的违规行为为什么频遭质疑?

来源:金透社   2025年08月01日 08时54分

村镇银行2.jpg


金透社 | 万捷  中国金融网版权图片


近期,多家村镇银行因违法违规行为收到监管罚单,引发社会对这一群体合规经营能力的广泛关注。据金融监管部门公开信息显示,7月下旬以来,浙江、广东、贵州、福建四省的8家村镇银行合计被罚超780万元,其中单笔最高罚款达294.5万元,暴露了村镇银行在风险管控体系中存在的系统性漏洞。


从处罚金额来看,浙江温岭联合村镇银行以294.5万元的罚款居首,其涉及6项违法违规行为,包括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与身份不明客户交易等严重问题。紧随其后的是浙江诸暨联合村镇银行,因5项违规被罚219万元,时任副行长周某柱因对部分违规行为负有责任被罚款11万元。浙江平湖工银村镇银行、古田刺桐红村镇银行、贵安新区发展村镇银行、云浮新兴东盈村镇银行、茂名高州长江村镇银行分别以114.75万元、53万元、33.65万元、43万元和24万元的罚款金额依次排列。


梳理这些罚单可以发现,违规行为呈现出明显的共性特征。账户管理违规成为最突出的问题,在8家被罚机构中均有出现。反洗钱相关违规也较为集中,包括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可疑交易报告等,涉及6家机构。此外,信用信息管理违规、商户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也多次出现,反映出村镇银行在基础业务流程中存在普遍性的合规短板。


深入分析可见,村镇银行频繁违规的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从机构自身来看,作为服务县域经济的小型金融机构,村镇银行普遍存在规模小、资源有限的特点,在合规体系建设上投入不足。以此次被罚的机构为例,多数银行注册资本低于10亿元,难以承担先进的风控系统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成本。同时,部分机构存在重业务拓展、轻风险防控的倾向,在基层网点考核中仍以业务量为主要指标,导致员工合规意识薄弱。


从监管层面来看,近年来监管部门对中小银行的合规要求不断提高,但村镇银行的风控能力未能同步提升。特别是在反洗钱领域,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升级,洗钱行为更加隐蔽,而村镇银行的监测系统和专业人员配备相对滞后,难以有效识别和防范风险。此次浙江温岭联合村镇银行和浙江平湖工银村镇银行均因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被罚,反映出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处罚不仅针对机构,还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追责,涉及从高管到基层岗位的多个层级。这种 "双罚制" 的实施,彰显了监管部门压实机构主体责任、强化人员问责的决心。然而,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村镇银行的合规问题,还需要系统性的制度设计。


从行业发展视角看,村镇银行作为服务 "三农" 和县域经济的重要力量,其健康发展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但频繁的违规行为不仅削弱了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也积累了金融风险。监管部门需要在强化监管的同时,考虑到村镇银行的实际困难,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支持,帮助其建立健全合规管理体系。


未来,村镇银行需要在几个方面着力改进:一是加大合规投入,建立与业务发展相匹配的风控系统;二是完善考核机制,将合规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三是加强员工培训,提升全员合规意识;四是积极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高风险识别和防控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频繁违规的局面,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次集中处罚事件也为整个银行业敲响了警钟。在金融监管不断强化的背景下,任何机构都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对于村镇银行而言,唯有将合规经营内化为发展理念,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真正发挥其在金融体系中的独特作用。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

村镇银行的违规行为为什么频遭质疑?

来源:金透社   2025年08月01日 08时54分

村镇银行2.jpg


金透社 | 万捷  中国金融网版权图片


近期,多家村镇银行因违法违规行为收到监管罚单,引发社会对这一群体合规经营能力的广泛关注。据金融监管部门公开信息显示,7月下旬以来,浙江、广东、贵州、福建四省的8家村镇银行合计被罚超780万元,其中单笔最高罚款达294.5万元,暴露了村镇银行在风险管控体系中存在的系统性漏洞。


从处罚金额来看,浙江温岭联合村镇银行以294.5万元的罚款居首,其涉及6项违法违规行为,包括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与身份不明客户交易等严重问题。紧随其后的是浙江诸暨联合村镇银行,因5项违规被罚219万元,时任副行长周某柱因对部分违规行为负有责任被罚款11万元。浙江平湖工银村镇银行、古田刺桐红村镇银行、贵安新区发展村镇银行、云浮新兴东盈村镇银行、茂名高州长江村镇银行分别以114.75万元、53万元、33.65万元、43万元和24万元的罚款金额依次排列。


梳理这些罚单可以发现,违规行为呈现出明显的共性特征。账户管理违规成为最突出的问题,在8家被罚机构中均有出现。反洗钱相关违规也较为集中,包括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可疑交易报告等,涉及6家机构。此外,信用信息管理违规、商户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也多次出现,反映出村镇银行在基础业务流程中存在普遍性的合规短板。


深入分析可见,村镇银行频繁违规的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从机构自身来看,作为服务县域经济的小型金融机构,村镇银行普遍存在规模小、资源有限的特点,在合规体系建设上投入不足。以此次被罚的机构为例,多数银行注册资本低于10亿元,难以承担先进的风控系统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成本。同时,部分机构存在重业务拓展、轻风险防控的倾向,在基层网点考核中仍以业务量为主要指标,导致员工合规意识薄弱。


从监管层面来看,近年来监管部门对中小银行的合规要求不断提高,但村镇银行的风控能力未能同步提升。特别是在反洗钱领域,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升级,洗钱行为更加隐蔽,而村镇银行的监测系统和专业人员配备相对滞后,难以有效识别和防范风险。此次浙江温岭联合村镇银行和浙江平湖工银村镇银行均因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被罚,反映出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处罚不仅针对机构,还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追责,涉及从高管到基层岗位的多个层级。这种 "双罚制" 的实施,彰显了监管部门压实机构主体责任、强化人员问责的决心。然而,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村镇银行的合规问题,还需要系统性的制度设计。


从行业发展视角看,村镇银行作为服务 "三农" 和县域经济的重要力量,其健康发展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但频繁的违规行为不仅削弱了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也积累了金融风险。监管部门需要在强化监管的同时,考虑到村镇银行的实际困难,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支持,帮助其建立健全合规管理体系。


未来,村镇银行需要在几个方面着力改进:一是加大合规投入,建立与业务发展相匹配的风控系统;二是完善考核机制,将合规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三是加强员工培训,提升全员合规意识;四是积极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高风险识别和防控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频繁违规的局面,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次集中处罚事件也为整个银行业敲响了警钟。在金融监管不断强化的背景下,任何机构都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对于村镇银行而言,唯有将合规经营内化为发展理念,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真正发挥其在金融体系中的独特作用。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