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处罚:邮储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渤海银行、河北银行上罚单榜

来源:金透社   2025年07月29日 09时07分

2020-8-2-渤海银行-北京-2.jpg


金透社 | 万捷  中国金融网版权图片


近日,金融监管部门动作频频,多张罚单的公布再度将银行业的合规问题推至聚光灯下。河北银行、平安银行、邮储银行、渤海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银行的分支机构因各类违规行为受到处罚,这些罚单不仅揭示了个别银行在经营管理中的漏洞,也为整个银行业敲响了警钟。

罚单详情:多维度违规现象曝光

河北银行:资金挪用问题突出

河北银行在青岛的两家分支机构同时领到罚单。青岛胶州支行因个人经营性贷款资金被挪用,被罚款30万元,时任支行副行长(主持工作)何伟被给予警告;青岛分行则因对公贷款资金被挪用于偿还债务,同样被罚款30万元,时任分行公司业务营销二部总监王伟也受到警告处分。这表明该行在贷款资金流向监管方面存在严重疏忽,未能确保信贷资金按照既定用途使用,不仅增加了信贷风险,也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

平安银行:信贷管理审慎性不足

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行因对公信贷管理不审慎,个人贷款管理不审慎,被处以110万元罚款。同时,包括分行地产金融业务部总经理在内的6名相关责任人因同样问题被分别给予警告。这反映出平安银行青岛分行在信贷业务的全流程管理上存在短板,从贷前审查到贷后管理,未能严格把控风险,对贷款资金的安全性和合规性重视不够。

邮储银行:占压财政存款引关注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海南省分行因占压财政存款或者资金,被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警告,并处罚款187万元。财政存款是具有特殊性质的资金,邮储银行此举严重违反了相关规定,影响了财政资金的正常流转和使用效率,损害了金融市场的公平性和规范性。

渤海银行:数据安全与客户身份识别违规

渤海银行南宁分行因违反数据安全管理规定以及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被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警告并罚款32.8万元。时任渤海银行南宁分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助理(负责全面工作)的贺某,对 “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 的违法行为负责,被罚款2.4万元。在数据安全和反洗钱工作日益重要的当下,渤海银行南宁分行的这些违规行为暴露出其在信息安全防护和合规操作流程上的重大缺陷。

中信银行:贷款 “三查” 与贷后管理存漏洞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安阳分行因个人贷款 “三查” 不到位、流动资金贷款贷后管理不到位被罚款65万元。时任分行副行长李志方、个人信贷部总经理孙建一,分别因流动资金贷款贷后管理不到位、个人贷款 “三查” 不到位被警告。贷款 “三查” 制度是银行防控信贷风险的重要手段,中信银行安阳分行的违规行为使得信贷风险评估和监控环节形同虚设,大大增加了不良贷款产生的可能性。

违规行为对比分析:共性与个性并存

共性问题:信贷管理漏洞成 “重灾区”

从上述罚单中可以明显看出,信贷管理方面的问题最为突出。河北银行的贷款资金挪用、平安银行的信贷管理不审慎、中信银行的贷款 “三查” 及贷后管理不到位,均反映出这些银行在信贷业务的核心环节存在缺陷。贷款资金挪用会导致资金脱离原本的支持领域,可能流入高风险或非实体经济领域,影响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信贷管理不审慎、“三查” 不到位则使得银行无法准确评估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和还款能力,贷后管理缺失又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风险,这些都为不良贷款的滋生埋下了隐患。这表明部分银行在追求业务规模扩张时,忽视了信贷业务的风险防控本质,内部管理机制未能有效约束和规范业务操作流程。

个性问题:多领域违规折射管理短板

邮储银行占压财政存款,凸显其在特殊资金管理方面的意识淡薄和操作违规,这不仅涉及金融纪律问题,还可能对地方财政运作产生负面影响。渤海银行的数据安全与客户身份识别违规,反映出在数字化时代,部分银行在信息安全保障和反洗钱合规方面的建设滞后,未能跟上监管要求和行业发展趋势。这些个性问题虽然涉及不同领域,但都指向银行内部管理的系统性不足,从风险管理体系到合规文化建设,都需要进行全面审视和改进。

对银行业的警示:合规经营刻不容缓

这些罚单给整个银行业带来了深刻的警示。合规经营是银行稳健发展的基石,任何忽视合规的行为都将付出沉重代价。在当前强监管的大环境下,银行必须将合规意识贯穿于业务的全流程和各个环节。

从内部管理来看,银行应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信贷审批、资金流向监控、数据安全管理、客户身份识别等关键环节的操作流程和风险防控机制。同时,强化员工培训,提升员工的合规意识和业务能力,使其充分认识到违规行为的严重后果。此外,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和问责机制至关重要,对违规行为要及时发现、严肃处理,杜绝屡查屡犯的现象。

从行业层面而言,银行之间应相互借鉴合规管理的经验教训,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秩序。监管部门也应持续加强监管力度,保持高压态势,通过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等方式,督促银行严守合规底线,推动银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只有如此,银行业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稳健前行,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金融支持。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

金融处罚:邮储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渤海银行、河北银行上罚单榜

来源:金透社   2025年07月29日 09时07分

2020-8-2-渤海银行-北京-2.jpg


金透社 | 万捷  中国金融网版权图片


近日,金融监管部门动作频频,多张罚单的公布再度将银行业的合规问题推至聚光灯下。河北银行、平安银行、邮储银行、渤海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银行的分支机构因各类违规行为受到处罚,这些罚单不仅揭示了个别银行在经营管理中的漏洞,也为整个银行业敲响了警钟。

罚单详情:多维度违规现象曝光

河北银行:资金挪用问题突出

河北银行在青岛的两家分支机构同时领到罚单。青岛胶州支行因个人经营性贷款资金被挪用,被罚款30万元,时任支行副行长(主持工作)何伟被给予警告;青岛分行则因对公贷款资金被挪用于偿还债务,同样被罚款30万元,时任分行公司业务营销二部总监王伟也受到警告处分。这表明该行在贷款资金流向监管方面存在严重疏忽,未能确保信贷资金按照既定用途使用,不仅增加了信贷风险,也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

平安银行:信贷管理审慎性不足

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行因对公信贷管理不审慎,个人贷款管理不审慎,被处以110万元罚款。同时,包括分行地产金融业务部总经理在内的6名相关责任人因同样问题被分别给予警告。这反映出平安银行青岛分行在信贷业务的全流程管理上存在短板,从贷前审查到贷后管理,未能严格把控风险,对贷款资金的安全性和合规性重视不够。

邮储银行:占压财政存款引关注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海南省分行因占压财政存款或者资金,被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警告,并处罚款187万元。财政存款是具有特殊性质的资金,邮储银行此举严重违反了相关规定,影响了财政资金的正常流转和使用效率,损害了金融市场的公平性和规范性。

渤海银行:数据安全与客户身份识别违规

渤海银行南宁分行因违反数据安全管理规定以及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被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警告并罚款32.8万元。时任渤海银行南宁分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助理(负责全面工作)的贺某,对 “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 的违法行为负责,被罚款2.4万元。在数据安全和反洗钱工作日益重要的当下,渤海银行南宁分行的这些违规行为暴露出其在信息安全防护和合规操作流程上的重大缺陷。

中信银行:贷款 “三查” 与贷后管理存漏洞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安阳分行因个人贷款 “三查” 不到位、流动资金贷款贷后管理不到位被罚款65万元。时任分行副行长李志方、个人信贷部总经理孙建一,分别因流动资金贷款贷后管理不到位、个人贷款 “三查” 不到位被警告。贷款 “三查” 制度是银行防控信贷风险的重要手段,中信银行安阳分行的违规行为使得信贷风险评估和监控环节形同虚设,大大增加了不良贷款产生的可能性。

违规行为对比分析:共性与个性并存

共性问题:信贷管理漏洞成 “重灾区”

从上述罚单中可以明显看出,信贷管理方面的问题最为突出。河北银行的贷款资金挪用、平安银行的信贷管理不审慎、中信银行的贷款 “三查” 及贷后管理不到位,均反映出这些银行在信贷业务的核心环节存在缺陷。贷款资金挪用会导致资金脱离原本的支持领域,可能流入高风险或非实体经济领域,影响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信贷管理不审慎、“三查” 不到位则使得银行无法准确评估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和还款能力,贷后管理缺失又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风险,这些都为不良贷款的滋生埋下了隐患。这表明部分银行在追求业务规模扩张时,忽视了信贷业务的风险防控本质,内部管理机制未能有效约束和规范业务操作流程。

个性问题:多领域违规折射管理短板

邮储银行占压财政存款,凸显其在特殊资金管理方面的意识淡薄和操作违规,这不仅涉及金融纪律问题,还可能对地方财政运作产生负面影响。渤海银行的数据安全与客户身份识别违规,反映出在数字化时代,部分银行在信息安全保障和反洗钱合规方面的建设滞后,未能跟上监管要求和行业发展趋势。这些个性问题虽然涉及不同领域,但都指向银行内部管理的系统性不足,从风险管理体系到合规文化建设,都需要进行全面审视和改进。

对银行业的警示:合规经营刻不容缓

这些罚单给整个银行业带来了深刻的警示。合规经营是银行稳健发展的基石,任何忽视合规的行为都将付出沉重代价。在当前强监管的大环境下,银行必须将合规意识贯穿于业务的全流程和各个环节。

从内部管理来看,银行应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信贷审批、资金流向监控、数据安全管理、客户身份识别等关键环节的操作流程和风险防控机制。同时,强化员工培训,提升员工的合规意识和业务能力,使其充分认识到违规行为的严重后果。此外,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和问责机制至关重要,对违规行为要及时发现、严肃处理,杜绝屡查屡犯的现象。

从行业层面而言,银行之间应相互借鉴合规管理的经验教训,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秩序。监管部门也应持续加强监管力度,保持高压态势,通过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等方式,督促银行严守合规底线,推动银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只有如此,银行业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稳健前行,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金融支持。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