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在办公室窗前,迎接一场大雨的到来!

来源:中国金融网   2025年07月28日 21时59分

WechatIMG2436.jpg


何世红/文


2025年7月28日星期一,北京。

暮色像一块浸了水的灰布,正一点点漫过二环的楼宇。我站在办公室窗前,指尖划过微凉的玻璃,看19:50 的北京在预警信息的闪烁中渐渐安静下来。整栋楼只剩下值班保安的脚步声、保洁大姐拖地的窸窣,还有我面前摊开的一叠材料 —— 此刻它们都成了陪客,我的目光总忍不住飘向窗外,飘向那片正酝酿着一场大雨的天空。

二环路上的车流光带正被拉得很长,像一条被放慢了脚步的星河。车灯映着湿漉漉的路面,把白塔寺的影子揉碎在水洼里。那座藏在四合院中央的古塔,此刻像位沉默的老者,檐角的风铃早停了声息,仿佛在和远处的北海白塔、景山万春亭、故宫角楼一起,屏住呼吸等待什么。中国尊的玻璃幕墙反射着最后一点天光,与鼓楼的灰瓦飞檐遥遥相对,现代的锋芒与古旧的温润,在这场雨来临前达成了奇妙的和解。

手机屏幕亮了又暗,“北京发布”“西城发布” 的推送接连跳出,红色的预警信号像一片提前落下的雨,密密麻麻织在屏幕上。20时启动防汛一级应急响应,景区关闭,公交停运,地铁待命封站…… 这座永远奔忙的城市,正以一种罕见的郑重,为一场雨让路。我忽然想起小时候在甘肃省金昌市乡下,暴雨前的黄昏也是这样 —— 蝉鸣会骤然停住,鸡鸭慌着归笼,父亲会把晒谷场上的玉米堆用塑料布仔细盖好,然后坐在屋檐下抽着旱烟,说:“等雨来就好了,地里的豆子正渴着呢。”

风从打开的窗缝钻进来,带着潮湿的凉意。我裹了裹薄外套,想起母亲总说 “下雨天要添衣”,她的声音像这风声,轻柔却有穿透力。30年前的这个时候,她还在叮嘱我 “外面的雨急,别忘带伞”,而此刻,那串熟悉的声音永远停在了记忆里。办公桌上的相框里,父母笑得眼角起了褶子,背景是老家院子里那些枣树,那年夏天也下了场大雨,父亲冒雨给树培土,母亲举着伞站在廊下喊他 “慢点儿”。如今树该又长高了吧?甘肃的亲人会不会也正望着窗外,惦记着我这里的雨?

远处的天际线忽然亮了一下,不是闪电,更像云层深处透出的微光,给故宫的金顶镀上了一层朦胧的暖色。600年的宫墙见过无数场雨,那些雨落在太和殿的琉璃瓦上,落在角楼的飞檐翘角上,也落在护城河的水面上,把历史泡得愈发温润。而不远处的中国尊,玻璃幕墙上正爬着细密的水痕,像给这座现代地标披上了一层纱。雨还没落下,可整座城市已经在酝酿一种古老的仪式——无论是青砖灰瓦的胡同,还是钢筋水泥的CBD,都将在同一场雨里,卸下平日的匆忙。

手机又震动了,是家人发来的视频请求。屏幕里,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的家里亮着暖黄的灯,孩子们举着画笔画着 “北京的雨”,画里有歪歪扭扭的高楼,还有一个站在窗前的人。“爸爸,雨来了要关好窗户呀。” 何宗统奶声奶气地说。妹妹笑着补充:“新闻里说雨大,别加班了,早点回家。” 我点头,眼眶却有些发热。原来无论相隔多远,一场雨就能把牵挂串成线,让城市与乡村、现在与过去,都在这湿漉漉的期待里,紧紧靠在一起。

21:00 的钟声仿佛在云层后敲响,第一滴雨终于砸在玻璃上,绽开一朵小小的水花。紧接着,是第二滴、第三滴…… 很快,雨声连成了片,像无数根银线从天上垂下来,把二环的车流、白塔的剪影、远处的霓虹,都织进了一幅流动的画里。

我关掉电脑,收拾好材料,却没有立刻离开。站在窗前看雨,看雨水冲刷着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忽然明白:所有的等待都不是空耗。就像这场雨,它让奔忙的城市学会暂停,让独处的人想起牵挂,让古今的建筑在雨雾中相拥。而那些藏在心底的思念,也好比这雨——平日里被忙碌掩盖,却会在某个瞬间,借着风声雨声,轻轻漫过心头,提醒我们:无论走多远,总有人在为你撑伞,总有些温暖,在雨的尽头等你。

雨还在下,办公室里很安静,只有雨声在轻轻唱。我知道,明天清晨,阳光会穿过云层,照亮被雨水洗净的街道,而那些在雨里滋生的思念与感悟,会像街角的青苔,悄悄留在心底,成为岁月里最温润的印记。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

坐在办公室窗前,迎接一场大雨的到来!

来源:中国金融网   2025年07月28日 21时59分

WechatIMG2436.jpg


何世红/文


2025年7月28日星期一,北京。

暮色像一块浸了水的灰布,正一点点漫过二环的楼宇。我站在办公室窗前,指尖划过微凉的玻璃,看19:50 的北京在预警信息的闪烁中渐渐安静下来。整栋楼只剩下值班保安的脚步声、保洁大姐拖地的窸窣,还有我面前摊开的一叠材料 —— 此刻它们都成了陪客,我的目光总忍不住飘向窗外,飘向那片正酝酿着一场大雨的天空。

二环路上的车流光带正被拉得很长,像一条被放慢了脚步的星河。车灯映着湿漉漉的路面,把白塔寺的影子揉碎在水洼里。那座藏在四合院中央的古塔,此刻像位沉默的老者,檐角的风铃早停了声息,仿佛在和远处的北海白塔、景山万春亭、故宫角楼一起,屏住呼吸等待什么。中国尊的玻璃幕墙反射着最后一点天光,与鼓楼的灰瓦飞檐遥遥相对,现代的锋芒与古旧的温润,在这场雨来临前达成了奇妙的和解。

手机屏幕亮了又暗,“北京发布”“西城发布” 的推送接连跳出,红色的预警信号像一片提前落下的雨,密密麻麻织在屏幕上。20时启动防汛一级应急响应,景区关闭,公交停运,地铁待命封站…… 这座永远奔忙的城市,正以一种罕见的郑重,为一场雨让路。我忽然想起小时候在甘肃省金昌市乡下,暴雨前的黄昏也是这样 —— 蝉鸣会骤然停住,鸡鸭慌着归笼,父亲会把晒谷场上的玉米堆用塑料布仔细盖好,然后坐在屋檐下抽着旱烟,说:“等雨来就好了,地里的豆子正渴着呢。”

风从打开的窗缝钻进来,带着潮湿的凉意。我裹了裹薄外套,想起母亲总说 “下雨天要添衣”,她的声音像这风声,轻柔却有穿透力。30年前的这个时候,她还在叮嘱我 “外面的雨急,别忘带伞”,而此刻,那串熟悉的声音永远停在了记忆里。办公桌上的相框里,父母笑得眼角起了褶子,背景是老家院子里那些枣树,那年夏天也下了场大雨,父亲冒雨给树培土,母亲举着伞站在廊下喊他 “慢点儿”。如今树该又长高了吧?甘肃的亲人会不会也正望着窗外,惦记着我这里的雨?

远处的天际线忽然亮了一下,不是闪电,更像云层深处透出的微光,给故宫的金顶镀上了一层朦胧的暖色。600年的宫墙见过无数场雨,那些雨落在太和殿的琉璃瓦上,落在角楼的飞檐翘角上,也落在护城河的水面上,把历史泡得愈发温润。而不远处的中国尊,玻璃幕墙上正爬着细密的水痕,像给这座现代地标披上了一层纱。雨还没落下,可整座城市已经在酝酿一种古老的仪式——无论是青砖灰瓦的胡同,还是钢筋水泥的CBD,都将在同一场雨里,卸下平日的匆忙。

手机又震动了,是家人发来的视频请求。屏幕里,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的家里亮着暖黄的灯,孩子们举着画笔画着 “北京的雨”,画里有歪歪扭扭的高楼,还有一个站在窗前的人。“爸爸,雨来了要关好窗户呀。” 何宗统奶声奶气地说。妹妹笑着补充:“新闻里说雨大,别加班了,早点回家。” 我点头,眼眶却有些发热。原来无论相隔多远,一场雨就能把牵挂串成线,让城市与乡村、现在与过去,都在这湿漉漉的期待里,紧紧靠在一起。

21:00 的钟声仿佛在云层后敲响,第一滴雨终于砸在玻璃上,绽开一朵小小的水花。紧接着,是第二滴、第三滴…… 很快,雨声连成了片,像无数根银线从天上垂下来,把二环的车流、白塔的剪影、远处的霓虹,都织进了一幅流动的画里。

我关掉电脑,收拾好材料,却没有立刻离开。站在窗前看雨,看雨水冲刷着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忽然明白:所有的等待都不是空耗。就像这场雨,它让奔忙的城市学会暂停,让独处的人想起牵挂,让古今的建筑在雨雾中相拥。而那些藏在心底的思念,也好比这雨——平日里被忙碌掩盖,却会在某个瞬间,借着风声雨声,轻轻漫过心头,提醒我们:无论走多远,总有人在为你撑伞,总有些温暖,在雨的尽头等你。

雨还在下,办公室里很安静,只有雨声在轻轻唱。我知道,明天清晨,阳光会穿过云层,照亮被雨水洗净的街道,而那些在雨里滋生的思念与感悟,会像街角的青苔,悄悄留在心底,成为岁月里最温润的印记。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