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尔,遭受金融处罚!

来源:金透财经   2025年07月28日 09时29分

海尔.jpg

金透财经 | 金岩

在金融监管持续强化的大背景下,海尔旗下的金融板块近期受到了监管部门的重点关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岛监管局披露的行政处罚信息,让海尔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与海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的违规行为浮出水面,这不仅引发了市场对海尔金融业务合规性的审视,也为整个金融行业敲响了警钟。

海尔集团财务公司:贷款用途监管漏洞

海尔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海尔集团内部重要的金融运作平台,于 2002年6月正式成立,注册资本高达70亿元人民币,是首批获得全部本外币业务经营范围许可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然而,这样一家在集团金融体系中占据关键地位的公司,却因贷款用途审查和管控不到位的问题,领到了40万元的罚单。

根据青岛金融监管局的行政处罚信息,时任该公司地产金融部负责人徐卫红、公司业务部负责人王恺,也因同样的违规事项分别被给予警告。这一处罚结果显示出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内部责任追溯的严格态度,从公司整体到具体业务负责人,层层压实责任,杜绝 “责任真空”。

贷款用途审查和管控是金融机构风险防控的关键环节。若贷款资金未按约定用途使用,不仅可能导致资金流向高风险领域,还会扰乱金融市场秩序,使金融机构面临潜在的信用风险和合规风险。海尔集团财务公司的这一违规行为,反映出其在内部风控流程上存在明显短板,未能有效执行贷款用途跟踪与监管的基本职责。

海尔消费金融:多项违规触及行业红线

相比海尔集团财务公司,海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面临的处罚更为严厉和复杂。此次被罚,海尔消费金融暴露出六大类违法违规行为,包括营销宣传夸大误导、催收行为不当、贷后管理不尽职、部分信贷资金被挪用、以质价不符的收费项目调节收益分配及侵犯消费者知情权、违规办理同业业务以及人为调整贷款五级分类。

公司因上述违规行为,被处以总计205万元的罚款。其中,对营销宣传、催收、贷后管理等方面的违规行为罚款105万元;对人为调整贷款五级分类罚款50万元;对违规办理同业业务罚款50万元。在责任人处罚方面,涉及公司多个关键岗位,包括消费生态链群高级经理、贷后管理部高级经理、董事兼总经理、财务部负责人、风险管理部总经理、信息技术部总监以及金融市场部负责人等,处罚措施涵盖警告、罚款以及取消任职资格等。

营销宣传夸大误导与催收行为不当,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行业的市场秩序。在消费金融领域,准确的信息披露与合规的催收行为是建立消费者信任的基石。而贷后管理不尽职和信贷资金挪用,则反映出公司在风险管控上的重大缺陷,资金流向失控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以质价不符的收费项目调节收益分配、侵犯消费者知情权,更是违背了金融行业公平、透明的原则。违规办理同业业务和人为调整贷款五级分类,则严重干扰了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误导了市场参与者对风险的判断。

行业警示:合规经营是金融机构生命线

海尔旗下两家金融机构的受罚,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当前金融行业强监管态势下的一个缩影。在金融市场中,监管政策的完善与执行力度的加强,旨在规范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保护投资者与消费者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对于海尔而言,此次处罚不仅是经济上的损失,更是品牌形象与市场信誉的一次冲击。在金融业务日益成为集团多元化布局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海尔需要深刻反思内部管理与合规建设的不足,从制度层面、人员培训到风险防控体系,进行全面的自查与整改。

从行业角度看,这一系列处罚为所有金融机构敲响了警钟。合规经营不再是可有可无的 “软要求”,而是关乎金融机构生存与发展的 “硬指标”。随着金融监管的日益精细化与严格化,金融机构必须将合规意识融入企业文化与日常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加强内部审计与监督,确保业务操作符合法律法规与监管要求。只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健前行,避免重蹈海尔金融板块的覆辙。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

海尔,遭受金融处罚!

来源:金透财经   2025年07月28日 09时29分

海尔.jpg

金透财经 | 金岩

在金融监管持续强化的大背景下,海尔旗下的金融板块近期受到了监管部门的重点关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岛监管局披露的行政处罚信息,让海尔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与海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的违规行为浮出水面,这不仅引发了市场对海尔金融业务合规性的审视,也为整个金融行业敲响了警钟。

海尔集团财务公司:贷款用途监管漏洞

海尔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海尔集团内部重要的金融运作平台,于 2002年6月正式成立,注册资本高达70亿元人民币,是首批获得全部本外币业务经营范围许可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然而,这样一家在集团金融体系中占据关键地位的公司,却因贷款用途审查和管控不到位的问题,领到了40万元的罚单。

根据青岛金融监管局的行政处罚信息,时任该公司地产金融部负责人徐卫红、公司业务部负责人王恺,也因同样的违规事项分别被给予警告。这一处罚结果显示出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内部责任追溯的严格态度,从公司整体到具体业务负责人,层层压实责任,杜绝 “责任真空”。

贷款用途审查和管控是金融机构风险防控的关键环节。若贷款资金未按约定用途使用,不仅可能导致资金流向高风险领域,还会扰乱金融市场秩序,使金融机构面临潜在的信用风险和合规风险。海尔集团财务公司的这一违规行为,反映出其在内部风控流程上存在明显短板,未能有效执行贷款用途跟踪与监管的基本职责。

海尔消费金融:多项违规触及行业红线

相比海尔集团财务公司,海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面临的处罚更为严厉和复杂。此次被罚,海尔消费金融暴露出六大类违法违规行为,包括营销宣传夸大误导、催收行为不当、贷后管理不尽职、部分信贷资金被挪用、以质价不符的收费项目调节收益分配及侵犯消费者知情权、违规办理同业业务以及人为调整贷款五级分类。

公司因上述违规行为,被处以总计205万元的罚款。其中,对营销宣传、催收、贷后管理等方面的违规行为罚款105万元;对人为调整贷款五级分类罚款50万元;对违规办理同业业务罚款50万元。在责任人处罚方面,涉及公司多个关键岗位,包括消费生态链群高级经理、贷后管理部高级经理、董事兼总经理、财务部负责人、风险管理部总经理、信息技术部总监以及金融市场部负责人等,处罚措施涵盖警告、罚款以及取消任职资格等。

营销宣传夸大误导与催收行为不当,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行业的市场秩序。在消费金融领域,准确的信息披露与合规的催收行为是建立消费者信任的基石。而贷后管理不尽职和信贷资金挪用,则反映出公司在风险管控上的重大缺陷,资金流向失控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以质价不符的收费项目调节收益分配、侵犯消费者知情权,更是违背了金融行业公平、透明的原则。违规办理同业业务和人为调整贷款五级分类,则严重干扰了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误导了市场参与者对风险的判断。

行业警示:合规经营是金融机构生命线

海尔旗下两家金融机构的受罚,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当前金融行业强监管态势下的一个缩影。在金融市场中,监管政策的完善与执行力度的加强,旨在规范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保护投资者与消费者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对于海尔而言,此次处罚不仅是经济上的损失,更是品牌形象与市场信誉的一次冲击。在金融业务日益成为集团多元化布局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海尔需要深刻反思内部管理与合规建设的不足,从制度层面、人员培训到风险防控体系,进行全面的自查与整改。

从行业角度看,这一系列处罚为所有金融机构敲响了警钟。合规经营不再是可有可无的 “软要求”,而是关乎金融机构生存与发展的 “硬指标”。随着金融监管的日益精细化与严格化,金融机构必须将合规意识融入企业文化与日常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加强内部审计与监督,确保业务操作符合法律法规与监管要求。只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健前行,避免重蹈海尔金融板块的覆辙。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