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阳农商银行集中被处罚和警告暴露出系统性风险
来源:金透财经 2025年07月26日 07时25分
金透财经 | 陈堃
7月25日,贵州金融监管局集中公布了对贵阳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贵阳农商银行”)及旗下多家支行的行政处罚信息。总行及沙文支行、南明支行、艳山红支行因多项违规行为合计被罚款150万元,4名相关责任人被警告。从违规类型来看,这些处罚覆盖了信贷管理全流程,暴露出贵阳农商行在风险管控、信贷审批、贷后管理等环节存在系统性漏洞。
集中处罚直指信贷全流程漏洞
此次贵阳农商银行及旗下支行的违规行为,贯穿了信贷业务的 “贷前审核 — 贷中管理 — 风险处置” 全流程,反映出银行在信贷管理体系上的整体性缺陷。
贵阳农商银行总行因 “逾期90天以上贷款未纳入不良、贷款五级分类不准确” 被罚款60万元,时任风险总监陈遵球被警告。贷款五级分类是银行评估资产质量的核心指标,逾期90天以上贷款未按规定划入不良,意味着银行人为低估了风险敞口,既违背了监管要求,也掩盖了真实的资产质量状况,可能导致风险准备金计提不足,削弱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旗下支行的违规行为则进一步暴露了基层执行层面的漏洞。沙文支行因 “贷款清收不尽职” 被罚款30万元,时任行长吴兴忠被警告。贷款清收是化解存量风险的关键环节,清收不尽职会导致不良贷款长期挂账,占用银行资金,加剧资产质量压力。南明支行因 “通过以贷还贷延缓风险暴露” 被罚款30万元,时任风险官邓永良被警告。“以贷还贷” 本质上是用新贷款偿还旧贷款,并未真正化解风险,反而使风险在账面上延迟暴露,形成 “滚雪球” 效应,最终可能引发更大的流动性危机。艳山红支行因 “向不符合条件的客户发放贷款” 被罚款30万元,时任负责人(副行长主持工作)孙肇燃被警告,这一行为直指贷前审核环节的失职,反映出基层支行在客户资质审查、风险评估等环节存在明显松懈。
系统性风险的核心:内控机制失效与风险意识薄弱
从集中处罚的违规行为来看,贵阳农商银行的问题并非单一环节的偶然失误,而是内控机制失效导致的系统性风险。
风险分类与处置的 “人为干预” 痕迹明显。总行 “逾期90天以上贷款未纳入不良、五级分类不准确” 的行为,说明风险分类这一核心风控环节未能严格执行监管标准。作为地方农商行,贵阳农商银行服务区域经济的同时,可能存在 “粉饰报表” 的动机,通过调整风险分类掩盖不良贷款规模,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会计准则,更削弱了银行自身对风险的判断能力。而南明支行的 “以贷还贷”,则是基层机构对风险的 “被动掩盖”,反映出银行在风险处置上缺乏有效手段,只能通过 “拆东墙补西墙” 拖延问题暴露。
信贷全流程管理存在 “链条断裂”。艳山红支行 “向不符合条件的客户发放贷款”,说明贷前审核流于形式,客户资质审查、还款能力评估等关键环节存在漏洞;沙文支行 “贷款清收不尽职”,则体现出贷后管理的乏力,贷款发放后未对资金使用、客户经营状况进行有效跟踪,导致风险出现后无法及时处置。从贷前审批到贷后清收的全流程失控,意味着贵阳农商行的信贷管理制度未能形成闭环,内控要求在基层执行中严重走样。
风险责任传导机制缺位。此次被警告的4名责任人均为时任风险总监、支行行长或负责人,覆盖了总行风险管控部门与基层经营单位。这一问责范围表明,违规行为并非个人操作失误,而是 “自上而下” 的风险意识薄弱——总行未能有效监督基层执行,基层则缺乏对合规经营的敬畏,最终形成 “集体失察” 的局面。
系统性风险的潜在危害与警示
农商银行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金融力量,其系统性风险的累积不仅威胁自身稳健运营,还可能波及区域金融稳定。
对贵阳农商银行而言,此次暴露的问题若不及时整改,将加剧风险累积。贷款五级分类不准确会导致风险准备金计提不足,一旦真实不良暴露,可能引发资本充足率下降、盈利能力承压等连锁反应;“以贷还贷” 等掩盖风险的行为,会使问题贷款规模越滚越大,最终可能超出银行自身化解能力。而信贷审批的松懈,还可能催生更多新增不良,形成 “新增—掩盖—累积” 的恶性循环。
对区域金融生态而言,贵阳农商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可能影响地方资金循环。作为地方性法人银行,其信贷投放与当地中小企业、农业经营主体关联紧密,若因风险爆发导致信贷收缩,可能加剧地方实体经济融资难问题。同时,资产质量失真也会误导监管部门对地方金融风险的判断,延误风险处置时机。
此次集中处罚也为中小银行敲响了警钟。近年来,部分中小银行因内控薄弱、风险管控不严出现经营困境,而信贷管理作为银行核心业务,其全流程漏洞往往是风险爆发的 “导火索”。贵阳农商银行的案例表明,仅靠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的整改难以根治问题,必须从制度层面重构内控体系,强化 “贷前严格审核、贷中动态监测、贷后高效清收、风险如实分类” 的全链条管理,才能从根本上防范系统性风险。
破局关键:重构内控体系与强化问责
化解系统性风险,需要贵阳农商银行从根源上完善风险管理机制。一方面,应修订信贷管理制度,明确各环节责任边界,将 “逾期90天以上贷款必入不良”“严禁以贷还贷” 等监管要求嵌入业务流程,通过系统强制管控减少人为干预;另一方面,需强化对基层支行的穿透式管理,定期开展信贷合规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实行 “双罚制”,既追究具体经办人责任,也问责管理层面,形成震慑。
监管部门也需保持高压态势。此次集中处罚体现了对银行违规行为的 “零容忍”,后续应持续跟踪整改情况,对整改不到位、问题反复出现的机构加大处罚力度,推动中小银行真正将合规经营与风险管控置于优先地位。
唯有如此,才能逐步修复银行内控体系,化解系统性风险,让地方性金融机构真正发挥服务地方经济的 “毛细血管” 作用。
相关资讯
-
云南丽江市永胜县委县人民政府向广大游客推荐永胜县特产沃柑
2023年03月27日 10时44分 -
非凡十年谱华章、接续奋斗续辉煌
2022年11月25日 09时28分 -
名医大典提醒:夏季高温天气,心脏不好的人需要警惕这5件事!
2025年07月26日 16时2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