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批保险公司被密集处罚

来源:金透社   2025年07月25日 16时34分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jpg


金透社 | 万捷  中国金融网版权图片


近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及各地监管分局对多家保险公司及相关责任人作出行政处罚,涉及寿险、财险等多个领域。从处罚事由来看,虚列费用、套取资金、违规使用保险条款费率等问题较为突出,部分公司因多项违规合计被罚金额较高,反映出保险行业仍存在不容忽视的合规风险。


处罚金额较大的典型案例


在此次密集处罚中,多家保险公司因多项违规行为被处以较高罚款,其中京东安联财险广东分公司、华泰财险吕梁中心支公司、泰山财险山西分公司等较为典型。


京东安联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合计被罚78万元,是此次处罚中金额较高的案例。具体而言,该公司因虚列费用被罚款38万元,因未按规定执行经批准或备案的保险条款费率被罚款40万元。时任总经理助理兼非车险部负责人吴江岩因两项违规行为被警告并罚款14万元,车险部负责人曹雪漫因未按规定执行条款费率被警告并罚款1万元。京东安联表示已完成整改,将合规经营放在首位。


华泰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吕梁中心支公司被罚44万元,违规行为涉及三方面:编制虚假的文件资料、以虚构保险中介业务方式套取费用、委托未通过机构执业登记的个人代理保险业务。时任总经理李诗杨因对编制虚假文件负责被警告并罚款6.5万元,高级业务员张志刚因对后两项违规负责被警告并罚款3万元。


泰山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被罚30万元,其违规行为包括虚列费用,以及将相关费用用于给予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合同外的保险费回扣或其他利益。时任车险部副经理(主持工作)王鹏对此负有责任,被警告并罚款7万元。


违规问题的同质化特征显著


从此次密集处罚来看,保险公司的违规问题呈现出明显的同质化特征,集中在费用管理、条款执行、业务合规等领域,反映出行业内部分公司在经营管理中存在共性风险。


虚列费用与套取资金成高发问题。多家公司因虚列费用、套取资金被处罚:国任财产保险渭南中心支公司因虚列费用套取资金被罚15万元,时任总经理助理强俊孝被罚款2万元;华安财产保险曲靖中心支公司因编制虚假财务资料、虚列费用套取资金,以及利用兼业代理机构虚构中介业务套取费用,合计被罚34万元,责任人邱冰被罚款8万元;华泰财产保险昆明中心支公司因编制虚假财务资料被罚33万元,责任人李杰被罚款5万元。此类行为直接反映出部分保险公司费用管理混乱,通过虚增费用条目套取资金,可能用于不正当竞争、内部利益输送或掩盖违规支出,严重破坏财务真实性和市场秩序。


虚构业务套取费用问题集中在寿险基层机构。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多家支公司因类似问题被处罚:云县支公司因利用保险代理人虚构中介业务套取费用被罚7万元,责任人沈健、周益鹏、鲁娜合计被罚3万元;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支公司因同一问题被罚9万元,责任人李汝琴、高红丽合计被罚3万元;双江县支公司被罚6万元,责任人俸红珍、许传进合计被罚2万元。基层机构集中出现此类问题,反映出部分寿险公司对代理人管理松散,内控机制在基层执行中存在漏洞,为了完成业绩指标或套取费用,不惜通过虚构业务突破合规底线。


未按规定执行保险条款费率问题频发。民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因未按规定使用经批准或备案的保险条款、费率被罚25万元,责任人俞翔被罚款5万元;京东安联财险广东分公司、曹雪漫所在的车险部也因类似问题被罚;此外,泰山财险山西分公司在车险业务中也存在相关合规漏洞。保险条款和费率是监管审批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消费者权益和市场公平,此类违规可能导致保障范围与承诺不符、定价混乱,损害投保人利益。


其他典型违规行为。泰康人寿海东中心支公司因内控执行不到位被罚7000元,反映出内部管理机制的薄弱;平安人寿河北分公司桥东营销服务部因夸大误导性宣传保险产品、对代理人管理不到位被罚5000元,业务员郭艳艳、梁彦菊分别被罚2000元,显示销售端合规风险突出;鼎和保险曲靖中心支公司因未经批准设立分支机构被罚10万元,反映出机构扩张中的合规意识不足;更严重的是,中国人寿财险员工贾婷因伪造保险单据吸收公众存款拟被禁业十年,人保寿险唐山分公司员工宋冬萍因制作虚假批注单、非法占有投保人资金被终身禁业,此类行为已触及法律红线,严重扰乱金融秩序。


违规问题的深层原因与行业影响


保险公司密集出现违规问题,根源在于多重因素的叠加。从行业竞争来看,保险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部分公司为抢占份额,不惜通过虚列费用、给予回扣等不正当手段降低实际成本,形成 “潜规则”;从内部管理来看,基层机构考核压力大,“重规模、轻合规” 的倾向仍存,导致费用管控、业务审核等制度流于形式;从监管层面来看,此前部分领域监管存在盲区,一些公司钻空子违规操作,但随着监管力度加大,此类行为被集中查处。


这些违规行为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对消费者而言,误导宣传、条款执行不规范可能导致 “投保容易理赔难”,虚假业务套取费用可能间接推高保险成本;对行业而言,不正当竞争破坏市场秩序,侵蚀行业信誉,长期来看不利于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对金融系统而言,伪造单据吸收存款、非法占有资金等行为已跨界触及非法集资风险,可能引发区域性金融不稳定。


监管趋严与行业合规转型


此次密集处罚释放出监管部门强化保险行业合规管理的明确信号。从处罚力度来看,不仅对机构处以罚款,更对直接责任人追责,形成 “机构 + 个人” 的双重震慑;从处罚范围来看,覆盖寿险、财险、分支机构等不同层面,体现出全领域监管的决心。


对保险行业而言,此次集中处罚是一次警示。保险公司需从根本上转变经营理念,摒弃 “重规模轻合规” 的粗放模式,强化内控机制建设,尤其是加强基层机构和代理人的合规培训与监督;针对费用管理、条款执行等高发问题,应建立全流程管控体系,利用科技手段提升财务真实性和业务透明度;同时,行业协会应推动建立自律机制,引导企业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升级而非违规手段竞争。


中国金融安全文化创研院院长何世红强调,只有真正将合规融入经营全流程,才能重建消费者信任,推动保险行业从 “规模扩张” 向 “质量提升” 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

一批保险公司被密集处罚

来源:金透社   2025年07月25日 16时34分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jpg


金透社 | 万捷  中国金融网版权图片


近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及各地监管分局对多家保险公司及相关责任人作出行政处罚,涉及寿险、财险等多个领域。从处罚事由来看,虚列费用、套取资金、违规使用保险条款费率等问题较为突出,部分公司因多项违规合计被罚金额较高,反映出保险行业仍存在不容忽视的合规风险。


处罚金额较大的典型案例


在此次密集处罚中,多家保险公司因多项违规行为被处以较高罚款,其中京东安联财险广东分公司、华泰财险吕梁中心支公司、泰山财险山西分公司等较为典型。


京东安联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合计被罚78万元,是此次处罚中金额较高的案例。具体而言,该公司因虚列费用被罚款38万元,因未按规定执行经批准或备案的保险条款费率被罚款40万元。时任总经理助理兼非车险部负责人吴江岩因两项违规行为被警告并罚款14万元,车险部负责人曹雪漫因未按规定执行条款费率被警告并罚款1万元。京东安联表示已完成整改,将合规经营放在首位。


华泰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吕梁中心支公司被罚44万元,违规行为涉及三方面:编制虚假的文件资料、以虚构保险中介业务方式套取费用、委托未通过机构执业登记的个人代理保险业务。时任总经理李诗杨因对编制虚假文件负责被警告并罚款6.5万元,高级业务员张志刚因对后两项违规负责被警告并罚款3万元。


泰山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被罚30万元,其违规行为包括虚列费用,以及将相关费用用于给予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合同外的保险费回扣或其他利益。时任车险部副经理(主持工作)王鹏对此负有责任,被警告并罚款7万元。


违规问题的同质化特征显著


从此次密集处罚来看,保险公司的违规问题呈现出明显的同质化特征,集中在费用管理、条款执行、业务合规等领域,反映出行业内部分公司在经营管理中存在共性风险。


虚列费用与套取资金成高发问题。多家公司因虚列费用、套取资金被处罚:国任财产保险渭南中心支公司因虚列费用套取资金被罚15万元,时任总经理助理强俊孝被罚款2万元;华安财产保险曲靖中心支公司因编制虚假财务资料、虚列费用套取资金,以及利用兼业代理机构虚构中介业务套取费用,合计被罚34万元,责任人邱冰被罚款8万元;华泰财产保险昆明中心支公司因编制虚假财务资料被罚33万元,责任人李杰被罚款5万元。此类行为直接反映出部分保险公司费用管理混乱,通过虚增费用条目套取资金,可能用于不正当竞争、内部利益输送或掩盖违规支出,严重破坏财务真实性和市场秩序。


虚构业务套取费用问题集中在寿险基层机构。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多家支公司因类似问题被处罚:云县支公司因利用保险代理人虚构中介业务套取费用被罚7万元,责任人沈健、周益鹏、鲁娜合计被罚3万元;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支公司因同一问题被罚9万元,责任人李汝琴、高红丽合计被罚3万元;双江县支公司被罚6万元,责任人俸红珍、许传进合计被罚2万元。基层机构集中出现此类问题,反映出部分寿险公司对代理人管理松散,内控机制在基层执行中存在漏洞,为了完成业绩指标或套取费用,不惜通过虚构业务突破合规底线。


未按规定执行保险条款费率问题频发。民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因未按规定使用经批准或备案的保险条款、费率被罚25万元,责任人俞翔被罚款5万元;京东安联财险广东分公司、曹雪漫所在的车险部也因类似问题被罚;此外,泰山财险山西分公司在车险业务中也存在相关合规漏洞。保险条款和费率是监管审批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消费者权益和市场公平,此类违规可能导致保障范围与承诺不符、定价混乱,损害投保人利益。


其他典型违规行为。泰康人寿海东中心支公司因内控执行不到位被罚7000元,反映出内部管理机制的薄弱;平安人寿河北分公司桥东营销服务部因夸大误导性宣传保险产品、对代理人管理不到位被罚5000元,业务员郭艳艳、梁彦菊分别被罚2000元,显示销售端合规风险突出;鼎和保险曲靖中心支公司因未经批准设立分支机构被罚10万元,反映出机构扩张中的合规意识不足;更严重的是,中国人寿财险员工贾婷因伪造保险单据吸收公众存款拟被禁业十年,人保寿险唐山分公司员工宋冬萍因制作虚假批注单、非法占有投保人资金被终身禁业,此类行为已触及法律红线,严重扰乱金融秩序。


违规问题的深层原因与行业影响


保险公司密集出现违规问题,根源在于多重因素的叠加。从行业竞争来看,保险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部分公司为抢占份额,不惜通过虚列费用、给予回扣等不正当手段降低实际成本,形成 “潜规则”;从内部管理来看,基层机构考核压力大,“重规模、轻合规” 的倾向仍存,导致费用管控、业务审核等制度流于形式;从监管层面来看,此前部分领域监管存在盲区,一些公司钻空子违规操作,但随着监管力度加大,此类行为被集中查处。


这些违规行为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对消费者而言,误导宣传、条款执行不规范可能导致 “投保容易理赔难”,虚假业务套取费用可能间接推高保险成本;对行业而言,不正当竞争破坏市场秩序,侵蚀行业信誉,长期来看不利于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对金融系统而言,伪造单据吸收存款、非法占有资金等行为已跨界触及非法集资风险,可能引发区域性金融不稳定。


监管趋严与行业合规转型


此次密集处罚释放出监管部门强化保险行业合规管理的明确信号。从处罚力度来看,不仅对机构处以罚款,更对直接责任人追责,形成 “机构 + 个人” 的双重震慑;从处罚范围来看,覆盖寿险、财险、分支机构等不同层面,体现出全领域监管的决心。


对保险行业而言,此次集中处罚是一次警示。保险公司需从根本上转变经营理念,摒弃 “重规模轻合规” 的粗放模式,强化内控机制建设,尤其是加强基层机构和代理人的合规培训与监督;针对费用管理、条款执行等高发问题,应建立全流程管控体系,利用科技手段提升财务真实性和业务透明度;同时,行业协会应推动建立自律机制,引导企业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升级而非违规手段竞争。


中国金融安全文化创研院院长何世红强调,只有真正将合规融入经营全流程,才能重建消费者信任,推动保险行业从 “规模扩张” 向 “质量提升” 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