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稳定币的风险警报已经在多地拉响

来源:中国金融网   2025年07月25日 12时28分

_methode_times_prod_web_bin_b636a894-eadb-11ea-8446-c5c69e8507b4.jpg

 

中国金融网 | 金剑


2025年7月以来,深圳、北京、浙江、重庆、宁夏等多地金融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纷纷发布风险提示,提醒社会公众警惕以 “稳定币” 等为名开展的非法集资活动。在稳定币概念火爆的当下,非法集资、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正打着 “稳定币” 的旗号滋生蔓延,严重威胁公众财产安全与金融市场秩序。


多地紧急预警,稳定币风险凸显


7月7日,深圳市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专责小组办公室发布风险提示,监测发现一些不法机构以 “金融创新”“数字资产” 等为噱头,利用公众对稳定币了解不足,通过发行所谓 “虚拟货币”“虚拟资产” 等方式吸收资金,诱导公众参与交易炒作,此类行为扰乱经济金融秩序,易滋生非法集资、赌博、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7月25日,北京市海淀区地方金融管理局发布风险提示,近期以稳定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受市场广泛关注,一些不法机构借此通过发行 “虚拟货币”“虚拟资产”“数字资产” 等吸收资金,诱导公众交易炒作,危害公众财产安全。


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也发布风险提示,指出一些不法机构与个人假借 “金融创新”“区块链技术” 等噱头,利用 “稳定币”“去中心化金融(DeFi)”“Web3.0” 等新兴概念,对 “虚拟货币”“数字资产” 投资项目进行包装炒作,承诺高额回报,诱导公众投入资金,此类活动具有资质缺失、概念包装、虚假承诺、资金池运作、风险外溢等非法集资风险特征。


不仅如此,浙江、重庆、宁夏等地也相继发布类似风险提示,提醒公众警惕以稳定币等名义实施的非法集资行为。


金融活跃城市成重灾区


深圳、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城市作为我国金融创新最活跃的地区,吸引了大量创新型金融企业和投资者,金融科技发展迅速,新的金融概念和产品不断涌现。然而,不法分子也盯上了这些城市。一方面,公众对金融创新接受度高,对新的金融概念和产品有较强好奇心和尝试意愿,不法分子利用这一点,打着 “金融创新” 旗号,以稳定币等噱头吸引公众目光;另一方面,这些城市资金流动性强、交易活跃,不法分子更容易在复杂的金融环境中浑水摸鱼,开展非法集资等违法活动。


例如在深圳,金融科技企业云集,众多创业者和投资者关注新兴金融领域。不法分子便利用这一环境,推出各种以稳定币为基础的虚假投资项目,承诺高额回报,吸引大量投资者入局。在北京,作为金融政策制定和金融机构集中的城市,金融信息传播快、影响力大。不法分子借助一些高端金融活动、讲座等场合,向高净值人群推销所谓的稳定币投资项目,进行非法集资。


稳定币为何被不法分子盯上


稳定币是一种锚定真实资产的数字货币,旨在保持价格相对稳定,其价值通常与某种法定货币、商品或其他资产挂钩。从设计初衷来看,稳定币是为了在区块链生态系统中提供一种稳定的价值储存和交易媒介,解决比特币等加密货币价格大幅波动的问题。


然而,稳定币在实际运行中面临诸多问题。其发行方多为私人机构,缺乏国家信用背书和有效监管。部分稳定币发行方储备资产不透明,难以保证其有足够资产支撑稳定币价值。当市场出现波动或投资者信心动摇时,容易引发挤兑风险,导致稳定币价格脱钩,如2023年硅谷银行倒闭时,USDC因部分储备被困,价格一度大幅下跌。此外,全球范围内对稳定币的监管框架尚未完善,不同国家和地区监管政策差异大,存在监管套利空间,不法分子利用这一漏洞,在监管薄弱地区设立项目,向全球投资者推销,逃避监管打击。


非法集资套路揭秘


概念炒作与包装。不法分子利用公众对稳定币、区块链等新兴概念认知不足,将其与 “金融创新”“数字经济” 等热门词汇结合,夸大稳定币的功能和价值。他们声称稳定币是未来金融发展的方向,投资稳定币项目能获得远超传统投资的收益,吸引公众关注。例如,宣传其发行的稳定币采用了最先进的区块链技术,与多个国家的法定货币挂钩,具有无与伦比的稳定性和升值潜力。


虚假承诺与高额回报。承诺 “保本付息”“稳赚不赔” 是不法分子常用手段。他们给出年化收益率高达20%甚至50%以上的承诺,远超正常投资回报率。以 “鑫慷嘉金融传销案” 为例,该平台以虚拟资产投资为由,以稳定币为支付手段,承诺投资者高额回报,吸引大量人员参与,最终导致200万投资者血本无归,130亿元资金去向不明。


资金池运作与庞氏骗局。不法分子构建资金池,将新投资者的资金用于支付早期投资者回报,营造项目盈利假象,吸引更多人投资。当新投资者资金供应不足时,资金链断裂,项目崩盘。他们不断发展新用户,要求投资者拉人头,以发展下线数量作为奖励依据,形成传销式结构,扩大非法集资规模。


投资者需提高警惕,监管持续发力


中国金融安全文化创研院院长何世红强调,面对稳定币相关非法集资风险,投资者应增强风险意识,树立正确投资理念,不盲目追求高收益。在投资前,要充分了解投资项目背景、资质和风险,避免被虚假宣传迷惑。同时,要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和投资渠道,对于承诺高额回报的项目保持高度警惕。若发现非法集资线索,应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


监管部门也在持续加强对稳定币等虚拟货币相关领域监管力度。多地金融监管部门发布风险提示,提醒公众防范风险,同时加大对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打击力度。未来,监管部门将进一步完善监管框架,加强国际合作,填补监管空白,遏制不法分子利用稳定币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空间,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和公众财产安全。稳定币非法集资风险已不容忽视,投资者与监管部门需共同努力,筑牢金融安全防线。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

稳定币的风险警报已经在多地拉响

来源:中国金融网   2025年07月25日 12时28分

_methode_times_prod_web_bin_b636a894-eadb-11ea-8446-c5c69e8507b4.jpg

 

中国金融网 | 金剑


2025年7月以来,深圳、北京、浙江、重庆、宁夏等多地金融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纷纷发布风险提示,提醒社会公众警惕以 “稳定币” 等为名开展的非法集资活动。在稳定币概念火爆的当下,非法集资、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正打着 “稳定币” 的旗号滋生蔓延,严重威胁公众财产安全与金融市场秩序。


多地紧急预警,稳定币风险凸显


7月7日,深圳市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专责小组办公室发布风险提示,监测发现一些不法机构以 “金融创新”“数字资产” 等为噱头,利用公众对稳定币了解不足,通过发行所谓 “虚拟货币”“虚拟资产” 等方式吸收资金,诱导公众参与交易炒作,此类行为扰乱经济金融秩序,易滋生非法集资、赌博、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7月25日,北京市海淀区地方金融管理局发布风险提示,近期以稳定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受市场广泛关注,一些不法机构借此通过发行 “虚拟货币”“虚拟资产”“数字资产” 等吸收资金,诱导公众交易炒作,危害公众财产安全。


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也发布风险提示,指出一些不法机构与个人假借 “金融创新”“区块链技术” 等噱头,利用 “稳定币”“去中心化金融(DeFi)”“Web3.0” 等新兴概念,对 “虚拟货币”“数字资产” 投资项目进行包装炒作,承诺高额回报,诱导公众投入资金,此类活动具有资质缺失、概念包装、虚假承诺、资金池运作、风险外溢等非法集资风险特征。


不仅如此,浙江、重庆、宁夏等地也相继发布类似风险提示,提醒公众警惕以稳定币等名义实施的非法集资行为。


金融活跃城市成重灾区


深圳、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城市作为我国金融创新最活跃的地区,吸引了大量创新型金融企业和投资者,金融科技发展迅速,新的金融概念和产品不断涌现。然而,不法分子也盯上了这些城市。一方面,公众对金融创新接受度高,对新的金融概念和产品有较强好奇心和尝试意愿,不法分子利用这一点,打着 “金融创新” 旗号,以稳定币等噱头吸引公众目光;另一方面,这些城市资金流动性强、交易活跃,不法分子更容易在复杂的金融环境中浑水摸鱼,开展非法集资等违法活动。


例如在深圳,金融科技企业云集,众多创业者和投资者关注新兴金融领域。不法分子便利用这一环境,推出各种以稳定币为基础的虚假投资项目,承诺高额回报,吸引大量投资者入局。在北京,作为金融政策制定和金融机构集中的城市,金融信息传播快、影响力大。不法分子借助一些高端金融活动、讲座等场合,向高净值人群推销所谓的稳定币投资项目,进行非法集资。


稳定币为何被不法分子盯上


稳定币是一种锚定真实资产的数字货币,旨在保持价格相对稳定,其价值通常与某种法定货币、商品或其他资产挂钩。从设计初衷来看,稳定币是为了在区块链生态系统中提供一种稳定的价值储存和交易媒介,解决比特币等加密货币价格大幅波动的问题。


然而,稳定币在实际运行中面临诸多问题。其发行方多为私人机构,缺乏国家信用背书和有效监管。部分稳定币发行方储备资产不透明,难以保证其有足够资产支撑稳定币价值。当市场出现波动或投资者信心动摇时,容易引发挤兑风险,导致稳定币价格脱钩,如2023年硅谷银行倒闭时,USDC因部分储备被困,价格一度大幅下跌。此外,全球范围内对稳定币的监管框架尚未完善,不同国家和地区监管政策差异大,存在监管套利空间,不法分子利用这一漏洞,在监管薄弱地区设立项目,向全球投资者推销,逃避监管打击。


非法集资套路揭秘


概念炒作与包装。不法分子利用公众对稳定币、区块链等新兴概念认知不足,将其与 “金融创新”“数字经济” 等热门词汇结合,夸大稳定币的功能和价值。他们声称稳定币是未来金融发展的方向,投资稳定币项目能获得远超传统投资的收益,吸引公众关注。例如,宣传其发行的稳定币采用了最先进的区块链技术,与多个国家的法定货币挂钩,具有无与伦比的稳定性和升值潜力。


虚假承诺与高额回报。承诺 “保本付息”“稳赚不赔” 是不法分子常用手段。他们给出年化收益率高达20%甚至50%以上的承诺,远超正常投资回报率。以 “鑫慷嘉金融传销案” 为例,该平台以虚拟资产投资为由,以稳定币为支付手段,承诺投资者高额回报,吸引大量人员参与,最终导致200万投资者血本无归,130亿元资金去向不明。


资金池运作与庞氏骗局。不法分子构建资金池,将新投资者的资金用于支付早期投资者回报,营造项目盈利假象,吸引更多人投资。当新投资者资金供应不足时,资金链断裂,项目崩盘。他们不断发展新用户,要求投资者拉人头,以发展下线数量作为奖励依据,形成传销式结构,扩大非法集资规模。


投资者需提高警惕,监管持续发力


中国金融安全文化创研院院长何世红强调,面对稳定币相关非法集资风险,投资者应增强风险意识,树立正确投资理念,不盲目追求高收益。在投资前,要充分了解投资项目背景、资质和风险,避免被虚假宣传迷惑。同时,要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和投资渠道,对于承诺高额回报的项目保持高度警惕。若发现非法集资线索,应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


监管部门也在持续加强对稳定币等虚拟货币相关领域监管力度。多地金融监管部门发布风险提示,提醒公众防范风险,同时加大对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打击力度。未来,监管部门将进一步完善监管框架,加强国际合作,填补监管空白,遏制不法分子利用稳定币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空间,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和公众财产安全。稳定币非法集资风险已不容忽视,投资者与监管部门需共同努力,筑牢金融安全防线。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