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央行二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数据看三季度信贷市场走向
来源:人民币杂志 2025年07月22日 16时47分
7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25年二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为我们洞察当前金融市场状况与预测三季度信贷市场走向提供了关键依据。这份报告详细呈现了各领域贷款的规模、增速及变化趋势,对于理解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和金融政策导向意义重大。
2025年二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到268.56万亿元,同比增长7.1%,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92万亿元。这一数据表明信贷投放维持着一定的力度,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从结构上看,各细分领域贷款表现出不同特点,对三季度信贷市场走向有着重要的预示作用。
企事业单位贷款增长平稳,是信贷投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季度末,本外币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182.47万亿元,同比增长8.6%,上半年增加11.5万亿元。分期限来看,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余额62.04万亿元,同比增长9.4%,上半年增加4.25万亿元,显示出企业在短期资金周转方面的需求较为旺盛,也反映出金融机构对企业短期流动性支持的加强。中长期贷款余额116.79万亿元,同比增长8.3%,上半年增加7.08万亿元,说明企业对于长期投资和发展也保持着一定信心,积极布局长期项目。分用途看,固定资产贷款余额76.82万亿元,同比增长7.8%,上半年增加4.33万亿元,体现了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等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持续投入;经营性贷款余额75.12万亿元,同比增长8%,上半年增加5.84万亿元,表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活跃度较高,对资金的需求稳定。预计三季度,随着经济复苏的持续推进,企事业单位贷款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金融机构可能会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进一步优化短期与中长期贷款的投放结构,加大对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企业的支持力度,助力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
工业和基础设施相关行业中长期贷款的较快增长,对稳定经济增长、推动产业发展具有关键作用。二季度末,本外币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6.27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比各项贷款高3.9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1.74万亿元。其中,重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2.35万亿元,同比增长10.2%;轻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3.92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工业作为实体经济的核心,其贷款的快速增长有助于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提高工业企业的竞争力。基础设施相关行业同样重要,二季度末,本外币基础设施相关行业中长期贷款余额43.11万亿元,同比增长7.4%,增速比各项贷款高0.6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2.18万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拉动投资、促进就业具有显著作用。三季度,在政策持续鼓励实体经济发展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背景下,工业和基础设施相关行业中长期贷款有望延续较快增长趋势。金融机构可能会加大对高端制造业、绿色工业等领域的中长期贷款投放,推动工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在基础设施方面,会更加关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如5G基站、数据中心等领域的贷款需求,为数字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普惠小微贷款的较快增长,体现了金融对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精准支持。二季度末,人民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5.57万亿元,同比增长12.3%,增速比各项贷款高5.2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2.63万亿元。单户授信小于500万元的农户经营性贷款余额9.92万亿元,上半年增加3516亿元;助学贷款余额2677亿元,同比增长28.4%。普惠小微贷款的持续增长,有助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和就业稳定;农户经营性贷款的增加,能够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助学贷款的快速增长,则为更多学生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提升人力资源素质。预计三季度,普惠小微贷款仍将保持较高增速,金融机构会在政策引导下,进一步优化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降低小微企业融资门槛,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可得性,加大对农村地区和教育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
绿色贷款的显著增加,反映了金融在推动绿色发展、实现 “双碳” 目标方面的积极作用。二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42.39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4.4%,上半年增加5.35万亿元。分用途看,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贷款、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贷款、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贷款余额分别为18.75万亿元、8.25万亿元和4.95万亿元,上半年分别增加2.11万亿元、5889亿元和 5622亿元。分行业看,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绿色贷款余额8.66万亿元,上半年增加6742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绿色贷款余额 7.64 万亿元,上半年增加6397亿元。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绿色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三季度,绿色贷款规模预计将继续扩大,金融机构会更加积极地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加大对绿色产业的资金支持,推动能源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交通等领域的发展,助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涉农贷款的持续增长,对保障农业生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二季度末,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53.19万亿元,同比增长7.4%,增速比各项贷款高0.6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3.07万亿元。农村贷款余额38.95万亿元,同比增长7.4%,上半年增加2.15万亿元;农户贷款余额18.59万亿元,同比增长3.7%,上半年增加3934亿元;农业贷款余额6.9万亿元,同比增长8.1%,上半年增加5451亿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涉农贷款的稳定增长为农业现代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生活改善提供了有力保障。预计三季度,涉农贷款将保持稳定增长,金融机构会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信贷投放,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繁荣。
房地产贷款增速的回升,对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季度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53.33万亿元,同比增长0.4%,增速比上年末高0.6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4166亿元。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3.81万亿元,同比增长0.3%,上半年增加2926亿元;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7.74万亿元,同比下降0.1%,增速比上年末高1.2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510亿元。房地产市场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对于经济和社会的稳定至关重要。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持续优化和落实,房地产贷款增速的回升表明市场信心正在逐步恢复。三季度,房地产贷款政策可能会继续保持稳定,金融机构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合理满足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需求,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贷款对科创企业的大力支持,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二季度末,获得贷款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27.4万家,获贷率55.0%,比去年同期高3.2个百分点;科技型中小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3.46万亿元,同比增长22.9%,增速比各项贷款高16.1个百分点。获得贷款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26.68万家,获贷率为57.6%,比去年同期高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18.78万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比各项贷款高1.4个百分点。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金融对科创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有助于培育新兴产业,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预计三季度,金融机构将继续加大对科创企业的信贷投放,优化金融服务,完善风险分担机制,满足科创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助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
住户消费贷款保持增长,对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升级具有积极作用。二季度末,本外币住户贷款余额84.01万亿元,同比增长3%,上半年增加1.17万亿元。其中,经营性贷款余额25.09万亿元,同比增长5.4%,上半年增加9238亿元;不含个人住房贷款的消费性贷款余额21.18万亿元,同比增长 6%,上半年增加1950亿元。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住户消费贷款的增长有助于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推动消费市场的繁荣。三季度,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和消费信心的恢复,住户消费贷款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金融机构可能会进一步优化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加大对汽车消费、教育消费、旅游消费等领域的信贷支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拉动内需增长。
综合央行二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数据来看,三季度信贷市场将延续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助力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方向。金融机构在投放信贷时,会更加注重结构优化,精准满足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以及居民的融资需求,为经济持续复苏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同时,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政策的调整,信贷市场也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和特点,需要持续关注相关数据和政策动态,以便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和风险。
相关资讯
-
云南丽江市永胜县委县人民政府向广大游客推荐永胜县特产沃柑
2023年03月27日 10时44分 -
非凡十年谱华章、接续奋斗续辉煌
2022年11月25日 09时28分 -
“2025年上半年外汇收支数据情况”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2025年07月23日 11时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