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农信的大变局开始:吉林农商银行呼之欲出
来源:金透社 2025年07月17日 15时32分
7月15日,吉林省财政厅一则关于发行专项债券的信息披露,在金融领域引起关注。根据2025年第六批吉林省政府债券信息文件,吉林省政府将新增260亿元支持中小银行发展专项债券,用于支持吉林农商银行资本补充项目。这不仅是2025年全国首笔中小银行专项债,更是吉林省农信系统改革迈出的关键一步,预示着 “吉林农商银行” 的诞生已进入倒计时阶段。
巨额资金注入,改革蓝图逐渐清晰
根据文件,吉林省拟组建省级农商行并统一法人,对2021年已使用的86亿元专项债券和2023年1月获批但尚未使用的260亿元专项债券,共计346亿元将调整注入吉林农商银行。本次发行的260亿元专项债券和调整的86亿元专项债券,合计346亿元,将由吉林省财政厅划至吉林金控集团,再由后者入股吉林农商银行。
吉林金控集团作为吉林省重点打造的地方国有金融资本运营平台,注册资本152.81亿元,由吉林省财政厅持股96.4%,资产总额达7600亿元,已形成“4+N”金融牌照格局。此次入股吉林农商银行,吉林金控将依法依规参与公司治理,督促其坚守支农支小市场定位,提升服务质效,严防各类风险,进一步增强信贷投放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专项债券还本付息提供充足保障。
吉林省财政厅的这一举措,旨在帮助吉林农商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和抗风险能力,增强运营实力,支持业务持续稳健发展。从长远来看,组建后的吉林农商银行将继续坚守 “农民致富的银行、微企成长的银行、居民兴业的银行” 三大定位,发挥 “本土银行” 优势,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重点加大对 “三农”、小微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改革步伐加快,近期动作频频
事实上,吉林省农信系统改革并非一蹴而就,近期已频现大动作。早在2025年年初,吉林省政府在工作报告中就明确提及 “深化国资国企、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防范化解债务和金融风险” 以及 “彻底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为农信系统改革定下基调。
今年5月底,吉林农信系统启动全省范围内的特殊资产规范管理与集中推介,集中发布了首批34个优质特殊资产项目、总价值24.71亿元,涵盖文旅酒店、商业门市、工业厂房及粮食仓储等领域。吉林省联社理事长王立生表示,盘活特殊资产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优化资源配置、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吉林农信系统深化改革、服务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
7月3日,港股上市银行吉林九台农商银行发布公告,要约人吉林金控及其一致行动人将收购该行全部已发行H股和内资股股份,待H股类别股东大会通过批准退市决议案之后,将H股从联交所退市。此次收购要约实施后,九台农商行H股将从香港联交所退市,有利于节省合规及维持上市地位相应的成本,并为业务调整留出空间。这一系列动作,均显示出吉林省在推动农信系统改革上的决心和力度。
省级农商行密集 “上新”,行业变革加速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以来,出于中小银行化险、区域金融改革等考虑,省联社改革明显提速,河南、江苏、江西等多地农信系统改革方案先后落地。2月,河南农商行正式开业;4月,江苏农商联合银行、江西农商联合银行先后揭牌。此外,新疆组建全区统一法人农商银行;内蒙古农商银行也已挂牌。
还有多地省级农商行正在筹备中。广东省联社2024年年报明确,2025年将 “积极推动改制组建农商联合银行工作”;湖北首次提出要组建 “湖北农村商业联合银行”;贵州省政府连续两年工作报告明确,“推进贵州农商联合银行组建工作”;陕西省联社主任田亚欧透露,陕西省联社已上报改革方案。在这一轮省级农商行密集 “上新” 的浪潮中,吉林省组建吉林农商银行的举措,是顺应行业变革趋势的必然选择。
吉林省通过发行专项债券注资组建吉林农商银行,是其农信系统改革的重大举措。这一变革不仅将重塑吉林农信的格局,提升其服务 “三农” 和小微企业的能力,也将为全国农信系统改革提供新的样本和经验。未来,随着吉林农商银行的正式成立,其在资本实力增强、公司治理完善的基础上,有望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在新的起点上开启吉林农信发展的新篇章。
相关资讯
-
云南丽江市永胜县委县人民政府向广大游客推荐永胜县特产沃柑
2023年03月27日 10时44分 -
非凡十年谱华章、接续奋斗续辉煌
2022年11月25日 09时28分 -
宁波银行坚持创新与实效的三重解读
2025年07月17日 18时5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