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稳定币为名的犯罪活动严重威胁着金融秩序

来源:中国金融网   2025年07月07日 17时29分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jpg

中国金融网首席金融观察员 | 大河  中国金融网版权图片


在金融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数字货币领域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其中稳定币近年来更是成为市场焦点。然而,在其看似创新与繁荣的表象之下,却暗藏诸多风险,甚至成为滋生犯罪活动的温床。7月7日,深圳市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专责小组办公室及时发出风险提示,为社会公众敲响了警钟。

稳定币,作为一种特殊的数字货币,旨在通过锚定法定货币、黄金等资产或运用特定算法,维持币值的相对稳定,试图在价格波动剧烈的加密货币市场中充当价值尺度与交易媒介,搭建起传统金融世界与加密世界的桥梁。按理说,这种创新能为市场带来新的活力与便利,但现实却并非如此简单。

从深圳市专责小组监测的情况来看,一些不法机构敏锐捕捉到公众对稳定币认知不足的弱点,打着 “金融创新”“数字资产” 的幌子,借稳定币之名行违法犯罪之实。他们发行所谓的 “虚拟货币”“虚拟资产”“数字资产”,通过天花乱坠的虚假宣传,诱导公众参与交易炒作。这些机构根本未经国家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毫无公开吸收公众存款的资质,却妄图借此非法敛财,扰乱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进而引发非法集资、赌博、诈骗、传销、洗钱等一系列严重危害社会公众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

近期,多个监管部门和国际金融组织也纷纷针对稳定币热潮发出风险警示。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就明确表示,稳定币本质上是运用区块链技术的支付工具,并非投资或投机手段,本身不存在升值空间。随着其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如何有效管控其内在与外溢风险,已成为国际监管关注的焦点。由于稳定币具有匿名性和便于跨境使用的特性,这给反洗钱等监管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

素有 “央行的央行” 之称的国际清算银行(BIS)在年度报告中,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稳定币存在的严重问题。在其看来,稳定币在单一性、弹性和完整性这三个成为货币体系支柱的关键测试中均未达标。在实际应用中,稳定币因其匿名性,已沦为非法金融活动绕过诚信保障措施的首选工具。公链环境下,个人用户身份隐藏在地址背后,缺乏传统金融体系中 “了解你的客户”(KYC)标准,使得非法分子得以利用其进行洗钱、恐怖主义融资等违法活动,严重威胁金融安全与稳定。

回顾稳定币的发展历程,其市场规模增长迅速。截至 2025年4月,稳定币的市场规模超过2200亿美元,过去12个月活跃持有地址超2.4亿个,调整后的支付交易次数达14亿次,交易规模高达6.7万亿美元,2024年其支付交易额甚至超过了Visa和万事达卡的交易总和。投资公司ARK Invest预测,到2028年稳定币市场规模将达到2万亿美元。如此庞大的市场体量,如果缺乏有效监管,任由不法分子利用稳定币兴风作浪,其危害将不堪设想。

对于广大投资者和社会公众而言,必须深刻认识到稳定币背后隐藏的风险。要树立正确的货币观念和投资理念,摒弃盲目跟风与投机心理,不被高收益承诺所迷惑。在面对各类以稳定币为名的投资项目时,务必保持高度警惕,仔细甄别项目的合法性与真实性。同时,《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明确规定,国家禁止任何形式的非法集资,因参与非法集资遭受的损失由集资参与人自行承担。因此,公众务必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切实提高风险识别能力,避免自身财产遭受损失。

而从监管层面来看,面对稳定币带来的诸多挑战,全球范围内的监管机构都在积极探索有效的监管路径。中国香港已将稳定币纳入监管范围,出台相关条例规范其发行与交易;美国也在尝试建立稳定币监管框架。但由于稳定币具有跨境流通、技术复杂等特点,监管工作任重道远。一方面,需要各国监管机构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享监管经验与信息,构建跨境监管合作机制,形成监管合力,共同打击利用稳定币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国内相关法律法规,细化监管规则,提高监管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从源头上遏制不法机构利用稳定币从事非法金融活动的行为。

稳定币虽具有创新的金融理念,但在当前发展阶段,其风险不容忽视。以稳定币为名的犯罪活动严重威胁着金融秩序和公众财产安全。只有社会公众提高风险意识、监管机构加强监管力度、国际社会携手合作,才能有效防范和打击相关违法犯罪行为,为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

以稳定币为名的犯罪活动严重威胁着金融秩序

来源:中国金融网   2025年07月07日 17时29分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jpg

中国金融网首席金融观察员 | 大河  中国金融网版权图片


在金融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数字货币领域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其中稳定币近年来更是成为市场焦点。然而,在其看似创新与繁荣的表象之下,却暗藏诸多风险,甚至成为滋生犯罪活动的温床。7月7日,深圳市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专责小组办公室及时发出风险提示,为社会公众敲响了警钟。

稳定币,作为一种特殊的数字货币,旨在通过锚定法定货币、黄金等资产或运用特定算法,维持币值的相对稳定,试图在价格波动剧烈的加密货币市场中充当价值尺度与交易媒介,搭建起传统金融世界与加密世界的桥梁。按理说,这种创新能为市场带来新的活力与便利,但现实却并非如此简单。

从深圳市专责小组监测的情况来看,一些不法机构敏锐捕捉到公众对稳定币认知不足的弱点,打着 “金融创新”“数字资产” 的幌子,借稳定币之名行违法犯罪之实。他们发行所谓的 “虚拟货币”“虚拟资产”“数字资产”,通过天花乱坠的虚假宣传,诱导公众参与交易炒作。这些机构根本未经国家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毫无公开吸收公众存款的资质,却妄图借此非法敛财,扰乱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进而引发非法集资、赌博、诈骗、传销、洗钱等一系列严重危害社会公众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

近期,多个监管部门和国际金融组织也纷纷针对稳定币热潮发出风险警示。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就明确表示,稳定币本质上是运用区块链技术的支付工具,并非投资或投机手段,本身不存在升值空间。随着其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如何有效管控其内在与外溢风险,已成为国际监管关注的焦点。由于稳定币具有匿名性和便于跨境使用的特性,这给反洗钱等监管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

素有 “央行的央行” 之称的国际清算银行(BIS)在年度报告中,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稳定币存在的严重问题。在其看来,稳定币在单一性、弹性和完整性这三个成为货币体系支柱的关键测试中均未达标。在实际应用中,稳定币因其匿名性,已沦为非法金融活动绕过诚信保障措施的首选工具。公链环境下,个人用户身份隐藏在地址背后,缺乏传统金融体系中 “了解你的客户”(KYC)标准,使得非法分子得以利用其进行洗钱、恐怖主义融资等违法活动,严重威胁金融安全与稳定。

回顾稳定币的发展历程,其市场规模增长迅速。截至 2025年4月,稳定币的市场规模超过2200亿美元,过去12个月活跃持有地址超2.4亿个,调整后的支付交易次数达14亿次,交易规模高达6.7万亿美元,2024年其支付交易额甚至超过了Visa和万事达卡的交易总和。投资公司ARK Invest预测,到2028年稳定币市场规模将达到2万亿美元。如此庞大的市场体量,如果缺乏有效监管,任由不法分子利用稳定币兴风作浪,其危害将不堪设想。

对于广大投资者和社会公众而言,必须深刻认识到稳定币背后隐藏的风险。要树立正确的货币观念和投资理念,摒弃盲目跟风与投机心理,不被高收益承诺所迷惑。在面对各类以稳定币为名的投资项目时,务必保持高度警惕,仔细甄别项目的合法性与真实性。同时,《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明确规定,国家禁止任何形式的非法集资,因参与非法集资遭受的损失由集资参与人自行承担。因此,公众务必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切实提高风险识别能力,避免自身财产遭受损失。

而从监管层面来看,面对稳定币带来的诸多挑战,全球范围内的监管机构都在积极探索有效的监管路径。中国香港已将稳定币纳入监管范围,出台相关条例规范其发行与交易;美国也在尝试建立稳定币监管框架。但由于稳定币具有跨境流通、技术复杂等特点,监管工作任重道远。一方面,需要各国监管机构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享监管经验与信息,构建跨境监管合作机制,形成监管合力,共同打击利用稳定币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国内相关法律法规,细化监管规则,提高监管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从源头上遏制不法机构利用稳定币从事非法金融活动的行为。

稳定币虽具有创新的金融理念,但在当前发展阶段,其风险不容忽视。以稳定币为名的犯罪活动严重威胁着金融秩序和公众财产安全。只有社会公众提高风险意识、监管机构加强监管力度、国际社会携手合作,才能有效防范和打击相关违法犯罪行为,为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