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商行聚焦:宁波银行、杭州银行、兰州银行动态观察

来源:金透财经   2025年05月14日 17时15分

IMG_20211125_174803.jpg

金透财经 | 董建  中国金融网版权图片


在当前金融市场格局中,城市商业银行作为服务地方经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各自展现出独特的发展路径与战略布局。宁波银行、杭州银行、兰州银行近期的一系列动态,不仅反映了城商行在业务创新、服务实体经济以及践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积极探索,也为我们观察行业发展趋势提供了典型样本。

宁波银行:多维度赋能实体经济

科技创新债助力科创企业腾飞。在金融监管部门积极推动债券市场 “科技板” 建设的背景下,宁波银行成功参与首批银行间市场科技创新债承销发行。5 月 12 日,作为牵头主承销商及簿记管理人,助力无锡华光环保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光环能”)发行 2 亿元 25 华光环保 SCP007(科创债),期限 270 天。这一举措不仅响应了国家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导向,更为科创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通过承销科创债,宁波银行能够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流向科技创新领域,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践行新发展理念,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宁波银行始终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融入战略布局。在科技金融领域,持续优化 “公司 - 零售 - 投行” 联动的科创服务体系,打造专属特色产品体系,构建科技型企业服务生态圈。借助金融科技,升级数字化系统解决方案,如鲲鹏司库、五管二宝等,实现与客户内部系统互联互通,推进业财一体化,赋能客户经营降本增效。同时,发挥平台化价值,打造 “波波知了、设备之家、美好生活” 平台,整合资源为客户提供综合服务;搭建国际化链接,满足企业跨境金融需求。在绿色金融方面,深化研发探索,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引导资本向绿色产业聚集。子公司永赢金租推出 “阳光租”“储能租”“站易租” 等产品,2024 年累计投放资金 73 亿元支持绿色领域。截至 2024 年年末,宁波银行绿色贷款余额 505.44 亿元,较年初增加 164.44 亿元,有力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获评 “民企最满意银行”,深耕民营经济服务。浙江民营经济发达,宁波银行自 1997 年成立以来,扎根浙江经济沃土,秉持 “大银行做不好,小银行做不了” 的差异化战略,与民营企业同频共振。2024 年度 “万家民企评银行” 活动中,宁波银行获选 “民营企业最满意银行” 市级机构。在普惠金融方面,坚守服务中小微企业初心,组建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专班,完善普惠信贷尽职免责机制,增强信贷人员放贷信心。推出 “线上小微贷”“出口极贷” 等产品,精准对接小微企业融资痛点。截至 2024 年年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 2199.41 亿元,较年初增量 341.02 亿元,增速 18.35%;普惠小微户数 27.78 万户,较年初增加 4.47 万户,切实为小微企业提供 “简单、便捷、高效” 的金融服务。

杭州银行:向实向深向新服务民营经济

成功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支持科创领域业务。杭州银行于 5 月 9 日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规模 50 亿元的 “杭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25 年科技创新债券”,期限 3 年,票面利率 1.67%,主体评级和债项评级均为 AAA 级,认购倍数达 4.47 倍。此次发行募集资金将专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业务,通过贷款、债券等多种途径,为科技创新注入金融动力。杭州银行作为国内较早探索构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商业银行,坚持 “专营、专注、专业、创新” 理念,从 “科创金融 1.0” 向 “科创金融 3.0” 阶段积极转型。截至 2024 年年末,人行口径科技贷款余额 934.75 亿元,培育超 300 家公司上市,其中科创板客户近百户,2025 年杭州市独角兽、准独角兽榜单中市场覆盖率达 90%。

入选 “民营企业最满意银行”,多维度助力民营经济。杭州银行入选 2024 年度 “万家民企评银行” 活动中的 “民营企业最满意银行” 市级机构及服务 “创新浙江” 先锋银行。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聚焦国高新、专精特新等优质实体企业,对先进制造业企业采取 “一户一策 + 一户一团队” 服务模式,加大信贷资源倾斜,给予利率优惠,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例如,为某激光焊接企业授信数亿元,助力企业发展。在供应链金融领域,以数字化转型为驱动,推出供应链脱核产品 “链销通”,基于真实贸易数据为产业链下游小微企业提供小额贷款,全流程线上操作,固链稳链。如浙江某物联网设备企业通过 “链销通” 获得融资,缓解资金压力。在科技金融方面,作为首批试点城商行成功落地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业务,深化科创金融专营体系建设,组建行业专营团队,打造科技金融生态,服务企业中 95% 以上为民营企业,75% 以上为小微企业。

兰州银行:稳健发展与社会责任践行

资产规模增长,业务创新突破。兰州银行 2024 年年报显示,该行资产规模稳健增长,针对急难业务推行 “平行作业” 模式提高审批效率,省市重大项目新增投放超 70 亿元。绿色贷款余额 152.18 亿元,较年初净增 24.52 亿元,增幅 19.21%,连续 3 年高速增长;制造业贷款余额 211.65 亿元,较年初增长 16.81 亿元,增幅 8.63%。同时,兰银链信、政采 e 贷等产品实现创新突破,累计融资金额达 133.67 亿元。在经营管理上,优化负债结构,缓冲净息差收窄冲击,实现营业收入 78.54 亿元,净利润 19.42 亿元,增幅 1.54%。在资产管控方面,优化信贷管理机制,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年末不良贷款率 1.83%,拨备覆盖率首次突破 200% 至 201.60%。

首季 “开门红”,营收利润双增长。2025 年一季度,兰州银行延续良好发展态势,实现 “开门红”。资产规模突破 4900 亿元,达到 4926.92 亿元,较年初增长 1.32%;负债总额 4572.48 亿元,较年初增长 1.52%;吸收存款 3652.31 亿元,较年初增长 2.54%;发放贷款及垫款 2629.90 亿元,较年初增长 7.18%,为近五年同期最大增幅。营业收入 20.37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3.26%;净利润 5.72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1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5.59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36%。净息差 1.46%,较年初提升 0.03 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 1.81%,较年初下降 0.02 个百分点。

践行社会责任,参与两山绿化植树活动。为落实 “强省会” 行动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部署,5 月 12 日,兰州银行组织总行机关党员干部 60 余人前往中通道包抓片区开展植树活动。此前,该行党委会专门部署落实包片支持兰州两山绿化工作,主动与市林草局联系,制定工作推进计划。当天共开挖鱼鳞坑 600 余个,加上之前开挖的 39000 余个,已完成包片 540 亩区域鱼鳞坑 99% 任务数,为后续苗木栽植做好准备,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助力构建区域生态屏障。

深度分析与评论

服务实体经济是根本使命。三家银行均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核心任务,从不同角度发力。宁波银行通过承销科创债、完善科技金融与绿色金融服务体系,为科创企业与绿色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杭州银行在支持先进制造业、供应链金融以及科技金融领域精准施策,助力民营企业与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兰州银行则在重大项目投放、制造业贷款以及产品创新方面取得进展,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这表明城商行深刻认识到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根基,只有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城商行应继续发挥贴近地方、熟悉企业的优势,进一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金融创新是发展驱动力。无论是宁波银行在金融科技应用、平台化建设以及绿色金融产品创新,还是杭州银行在科技创新债券发行、供应链金融产品迭代以及科技金融模式升级,亦或是兰州银行在业务流程优化、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都展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金融创新能够提升银行服务效率、拓展业务边界、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然而,创新也伴随着风险,城商行在推进创新过程中,需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确保创新活动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行。同时,要加强与金融科技企业、政府部门等合作,整合各方资源,提升创新能力。

践行社会责任彰显担当。兰州银行积极参与两山绿化植树活动,宁波银行与杭州银行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也间接为社会稳定、就业增长做出贡献。这体现出城商行不仅关注经济效益,更注重社会效益。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提升银行品牌形象,增强客户与社会的认同感。未来,城商行应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日常经营活动,在绿色金融、普惠金融、乡村振兴等领域持续发力,为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区域特色与差异化发展是关键。宁波银行依托浙江民营经济发达的区域优势,深耕民营企业服务;杭州银行立足杭州科技创新氛围浓厚的特点,打造科技金融特色;兰州银行则围绕地方重大项目建设与生态保护开展业务。城商行应深入挖掘所在区域的经济特色、产业优势以及市场需求,制定差异化发展战略,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避免盲目跟风,通过错位竞争,提升自身在区域金融市场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宁波银行、杭州银行与兰州银行的动态展现出城商行在新时代金融发展浪潮中的积极作为与探索实践。它们在服务实体经济、金融创新、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经验与做法,值得行业借鉴与学习。在未来发展中,城商行需把握机遇,应对挑战,不断提升自身实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

城商行聚焦:宁波银行、杭州银行、兰州银行动态观察

来源:金透财经   2025年05月14日 17时15分

IMG_20211125_174803.jpg

金透财经 | 董建  中国金融网版权图片


在当前金融市场格局中,城市商业银行作为服务地方经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各自展现出独特的发展路径与战略布局。宁波银行、杭州银行、兰州银行近期的一系列动态,不仅反映了城商行在业务创新、服务实体经济以及践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积极探索,也为我们观察行业发展趋势提供了典型样本。

宁波银行:多维度赋能实体经济

科技创新债助力科创企业腾飞。在金融监管部门积极推动债券市场 “科技板” 建设的背景下,宁波银行成功参与首批银行间市场科技创新债承销发行。5 月 12 日,作为牵头主承销商及簿记管理人,助力无锡华光环保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光环能”)发行 2 亿元 25 华光环保 SCP007(科创债),期限 270 天。这一举措不仅响应了国家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导向,更为科创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通过承销科创债,宁波银行能够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流向科技创新领域,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践行新发展理念,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宁波银行始终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融入战略布局。在科技金融领域,持续优化 “公司 - 零售 - 投行” 联动的科创服务体系,打造专属特色产品体系,构建科技型企业服务生态圈。借助金融科技,升级数字化系统解决方案,如鲲鹏司库、五管二宝等,实现与客户内部系统互联互通,推进业财一体化,赋能客户经营降本增效。同时,发挥平台化价值,打造 “波波知了、设备之家、美好生活” 平台,整合资源为客户提供综合服务;搭建国际化链接,满足企业跨境金融需求。在绿色金融方面,深化研发探索,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引导资本向绿色产业聚集。子公司永赢金租推出 “阳光租”“储能租”“站易租” 等产品,2024 年累计投放资金 73 亿元支持绿色领域。截至 2024 年年末,宁波银行绿色贷款余额 505.44 亿元,较年初增加 164.44 亿元,有力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获评 “民企最满意银行”,深耕民营经济服务。浙江民营经济发达,宁波银行自 1997 年成立以来,扎根浙江经济沃土,秉持 “大银行做不好,小银行做不了” 的差异化战略,与民营企业同频共振。2024 年度 “万家民企评银行” 活动中,宁波银行获选 “民营企业最满意银行” 市级机构。在普惠金融方面,坚守服务中小微企业初心,组建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专班,完善普惠信贷尽职免责机制,增强信贷人员放贷信心。推出 “线上小微贷”“出口极贷” 等产品,精准对接小微企业融资痛点。截至 2024 年年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 2199.41 亿元,较年初增量 341.02 亿元,增速 18.35%;普惠小微户数 27.78 万户,较年初增加 4.47 万户,切实为小微企业提供 “简单、便捷、高效” 的金融服务。

杭州银行:向实向深向新服务民营经济

成功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支持科创领域业务。杭州银行于 5 月 9 日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规模 50 亿元的 “杭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25 年科技创新债券”,期限 3 年,票面利率 1.67%,主体评级和债项评级均为 AAA 级,认购倍数达 4.47 倍。此次发行募集资金将专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业务,通过贷款、债券等多种途径,为科技创新注入金融动力。杭州银行作为国内较早探索构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商业银行,坚持 “专营、专注、专业、创新” 理念,从 “科创金融 1.0” 向 “科创金融 3.0” 阶段积极转型。截至 2024 年年末,人行口径科技贷款余额 934.75 亿元,培育超 300 家公司上市,其中科创板客户近百户,2025 年杭州市独角兽、准独角兽榜单中市场覆盖率达 90%。

入选 “民营企业最满意银行”,多维度助力民营经济。杭州银行入选 2024 年度 “万家民企评银行” 活动中的 “民营企业最满意银行” 市级机构及服务 “创新浙江” 先锋银行。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聚焦国高新、专精特新等优质实体企业,对先进制造业企业采取 “一户一策 + 一户一团队” 服务模式,加大信贷资源倾斜,给予利率优惠,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例如,为某激光焊接企业授信数亿元,助力企业发展。在供应链金融领域,以数字化转型为驱动,推出供应链脱核产品 “链销通”,基于真实贸易数据为产业链下游小微企业提供小额贷款,全流程线上操作,固链稳链。如浙江某物联网设备企业通过 “链销通” 获得融资,缓解资金压力。在科技金融方面,作为首批试点城商行成功落地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业务,深化科创金融专营体系建设,组建行业专营团队,打造科技金融生态,服务企业中 95% 以上为民营企业,75% 以上为小微企业。

兰州银行:稳健发展与社会责任践行

资产规模增长,业务创新突破。兰州银行 2024 年年报显示,该行资产规模稳健增长,针对急难业务推行 “平行作业” 模式提高审批效率,省市重大项目新增投放超 70 亿元。绿色贷款余额 152.18 亿元,较年初净增 24.52 亿元,增幅 19.21%,连续 3 年高速增长;制造业贷款余额 211.65 亿元,较年初增长 16.81 亿元,增幅 8.63%。同时,兰银链信、政采 e 贷等产品实现创新突破,累计融资金额达 133.67 亿元。在经营管理上,优化负债结构,缓冲净息差收窄冲击,实现营业收入 78.54 亿元,净利润 19.42 亿元,增幅 1.54%。在资产管控方面,优化信贷管理机制,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年末不良贷款率 1.83%,拨备覆盖率首次突破 200% 至 201.60%。

首季 “开门红”,营收利润双增长。2025 年一季度,兰州银行延续良好发展态势,实现 “开门红”。资产规模突破 4900 亿元,达到 4926.92 亿元,较年初增长 1.32%;负债总额 4572.48 亿元,较年初增长 1.52%;吸收存款 3652.31 亿元,较年初增长 2.54%;发放贷款及垫款 2629.90 亿元,较年初增长 7.18%,为近五年同期最大增幅。营业收入 20.37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3.26%;净利润 5.72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1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5.59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36%。净息差 1.46%,较年初提升 0.03 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 1.81%,较年初下降 0.02 个百分点。

践行社会责任,参与两山绿化植树活动。为落实 “强省会” 行动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部署,5 月 12 日,兰州银行组织总行机关党员干部 60 余人前往中通道包抓片区开展植树活动。此前,该行党委会专门部署落实包片支持兰州两山绿化工作,主动与市林草局联系,制定工作推进计划。当天共开挖鱼鳞坑 600 余个,加上之前开挖的 39000 余个,已完成包片 540 亩区域鱼鳞坑 99% 任务数,为后续苗木栽植做好准备,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助力构建区域生态屏障。

深度分析与评论

服务实体经济是根本使命。三家银行均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核心任务,从不同角度发力。宁波银行通过承销科创债、完善科技金融与绿色金融服务体系,为科创企业与绿色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杭州银行在支持先进制造业、供应链金融以及科技金融领域精准施策,助力民营企业与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兰州银行则在重大项目投放、制造业贷款以及产品创新方面取得进展,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这表明城商行深刻认识到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根基,只有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城商行应继续发挥贴近地方、熟悉企业的优势,进一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金融创新是发展驱动力。无论是宁波银行在金融科技应用、平台化建设以及绿色金融产品创新,还是杭州银行在科技创新债券发行、供应链金融产品迭代以及科技金融模式升级,亦或是兰州银行在业务流程优化、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都展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金融创新能够提升银行服务效率、拓展业务边界、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然而,创新也伴随着风险,城商行在推进创新过程中,需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确保创新活动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行。同时,要加强与金融科技企业、政府部门等合作,整合各方资源,提升创新能力。

践行社会责任彰显担当。兰州银行积极参与两山绿化植树活动,宁波银行与杭州银行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也间接为社会稳定、就业增长做出贡献。这体现出城商行不仅关注经济效益,更注重社会效益。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提升银行品牌形象,增强客户与社会的认同感。未来,城商行应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日常经营活动,在绿色金融、普惠金融、乡村振兴等领域持续发力,为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区域特色与差异化发展是关键。宁波银行依托浙江民营经济发达的区域优势,深耕民营企业服务;杭州银行立足杭州科技创新氛围浓厚的特点,打造科技金融特色;兰州银行则围绕地方重大项目建设与生态保护开展业务。城商行应深入挖掘所在区域的经济特色、产业优势以及市场需求,制定差异化发展战略,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避免盲目跟风,通过错位竞争,提升自身在区域金融市场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宁波银行、杭州银行与兰州银行的动态展现出城商行在新时代金融发展浪潮中的积极作为与探索实践。它们在服务实体经济、金融创新、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经验与做法,值得行业借鉴与学习。在未来发展中,城商行需把握机遇,应对挑战,不断提升自身实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