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参加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

来源:中国金融网   2024年04月10日 22时57分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4年4月10日(星期三)下午3时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和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任咏梅、金融监管总局普惠金融司负责人冯燕介绍《统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水平实施方案》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以下为金融监管总局普惠金融司负责人冯燕的问答文字实录: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我们知道,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个热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请问当前小微企业融资状况如何?下一步有何工作考虑?谢谢。


冯燕:

谢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近年来,金融监管总局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监管引领,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稳步增加小微企业信贷供给,初步建立了又普又惠的中国特色普惠金融体系。截至今年3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1.4万亿元,同比增速21.1%,较各项贷款增速高12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全国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42%,较2023年下降0.35个百分点,2018年以来累计下降3.51个百分点。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更好地促进小微企业融资:


一是要求银行实现保量、稳价、优结构。保量就是要保持普惠信贷支持力度不减,努力实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稳价就是稳定信贷价格,指导银行合理确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要求银行严格规范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优结构就是优化信贷结构,加大首贷、续贷投放,增加小微企业法人贷款。同时,落实党中央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突出支持科技创新、专精特新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大对小微企业设备更新、技术改造、项目研发等方面的中长期贷款支持。除信贷支持外,我们也鼓励银行构建“信贷+”服务模式,为小微企业提供结算、财务咨询、汇率避险等综合金融服务,更好满足小微企业多样化金融需求。


二是优化三项监管制度。我们将修订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制度,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体系,丰富评价维度,突出服务效果的评价,完善监管协同联动机制。修订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分类办法,根据小微企业贷款特点,完善差异化的分类标准。优化小微企业授信尽职免责制度,进一步细化尽职免责认定标准,进一步提高尽职免责与不良容忍制度的结合度,更好地保护尽职信贷人员的积极性。


三是完善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良好环境。我们将继续联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总局等部门,深化涉企信用信息共享,继续扩大信息共享范围,拓展信息共享深度,优化信息共享方式,更好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我们也将联动财政部、税务总局,落实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等政策。构筑良好服务环境,将政策红利撬动的金融资源有效转化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动能。谢谢。


第一财经记者:

信用信息可以说是银行开展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一个重要依据,信用信息共享可以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这个难题。请问,金融监管总局将如何指导银行用好信用信息?


冯燕:

谢谢您的问题,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金融监管总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密切协作,联合制定出台多份政策文件,大力推进信用信息共享工作,建设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在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促进小微企业融资方面取得积极成效。站在普惠金融发展十年的新起点上,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统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水平实施方案》,对于完善普惠金融领域基础设施、高质量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金融监管总局将积极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合作,深化信用信息共享工作,指导银行机构依法合规用好信用信息,提升共享应用效能。


一是参与建设。我们将积极配合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的整合工作,指导金融机构在平台整合期间保持服务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将发挥监管部门优势,及时了解掌握金融机构信贷业务流程所需的信用信息,推动平台加强对各类信息的归集共享,进一步提升数据质量,更好地促进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同时,将积极配合拓展平台功能,及时将各项金融便民惠企政策通过平台直达经营主体。


二是深化应用。我们鼓励银行积极对接各级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查询企业信用信息和信用报告,有效应用在客户筛选、贷前调查、贷中审批、贷后管理等信贷流程中。鼓励银行将积累的内部金融数据和外部信用信息有机结合,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充分挖掘数据要素价值,为企业准确地“画像”,优化信用评估模型,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开发线上贷款产品,提高小微企业服务效率,积极创新信用贷款产品,增加小微企业贷款中信用贷款投放。


三是防控风险。我们要求银行高度重视数据安全问题,依法合规地查询、获取、保管客户的信用信息,对信息的全生命周期做到安全闭环管理。同时,把握好当前信用信息共享持续深化的契机,加强自身数据能力建设,提高数据分析应用、产品开发管理等核心竞争力,独立自主地用好信用信息。谢谢!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

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参加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

来源:中国金融网   2024年04月10日 22时57分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4年4月10日(星期三)下午3时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和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任咏梅、金融监管总局普惠金融司负责人冯燕介绍《统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水平实施方案》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以下为金融监管总局普惠金融司负责人冯燕的问答文字实录: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我们知道,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个热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请问当前小微企业融资状况如何?下一步有何工作考虑?谢谢。


冯燕:

谢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近年来,金融监管总局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监管引领,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稳步增加小微企业信贷供给,初步建立了又普又惠的中国特色普惠金融体系。截至今年3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1.4万亿元,同比增速21.1%,较各项贷款增速高12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全国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42%,较2023年下降0.35个百分点,2018年以来累计下降3.51个百分点。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更好地促进小微企业融资:


一是要求银行实现保量、稳价、优结构。保量就是要保持普惠信贷支持力度不减,努力实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稳价就是稳定信贷价格,指导银行合理确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要求银行严格规范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优结构就是优化信贷结构,加大首贷、续贷投放,增加小微企业法人贷款。同时,落实党中央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突出支持科技创新、专精特新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大对小微企业设备更新、技术改造、项目研发等方面的中长期贷款支持。除信贷支持外,我们也鼓励银行构建“信贷+”服务模式,为小微企业提供结算、财务咨询、汇率避险等综合金融服务,更好满足小微企业多样化金融需求。


二是优化三项监管制度。我们将修订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制度,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体系,丰富评价维度,突出服务效果的评价,完善监管协同联动机制。修订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分类办法,根据小微企业贷款特点,完善差异化的分类标准。优化小微企业授信尽职免责制度,进一步细化尽职免责认定标准,进一步提高尽职免责与不良容忍制度的结合度,更好地保护尽职信贷人员的积极性。


三是完善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良好环境。我们将继续联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总局等部门,深化涉企信用信息共享,继续扩大信息共享范围,拓展信息共享深度,优化信息共享方式,更好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我们也将联动财政部、税务总局,落实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等政策。构筑良好服务环境,将政策红利撬动的金融资源有效转化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动能。谢谢。


第一财经记者:

信用信息可以说是银行开展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一个重要依据,信用信息共享可以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这个难题。请问,金融监管总局将如何指导银行用好信用信息?


冯燕:

谢谢您的问题,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金融监管总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密切协作,联合制定出台多份政策文件,大力推进信用信息共享工作,建设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在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促进小微企业融资方面取得积极成效。站在普惠金融发展十年的新起点上,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统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水平实施方案》,对于完善普惠金融领域基础设施、高质量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金融监管总局将积极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合作,深化信用信息共享工作,指导银行机构依法合规用好信用信息,提升共享应用效能。


一是参与建设。我们将积极配合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的整合工作,指导金融机构在平台整合期间保持服务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将发挥监管部门优势,及时了解掌握金融机构信贷业务流程所需的信用信息,推动平台加强对各类信息的归集共享,进一步提升数据质量,更好地促进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同时,将积极配合拓展平台功能,及时将各项金融便民惠企政策通过平台直达经营主体。


二是深化应用。我们鼓励银行积极对接各级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查询企业信用信息和信用报告,有效应用在客户筛选、贷前调查、贷中审批、贷后管理等信贷流程中。鼓励银行将积累的内部金融数据和外部信用信息有机结合,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充分挖掘数据要素价值,为企业准确地“画像”,优化信用评估模型,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开发线上贷款产品,提高小微企业服务效率,积极创新信用贷款产品,增加小微企业贷款中信用贷款投放。


三是防控风险。我们要求银行高度重视数据安全问题,依法合规地查询、获取、保管客户的信用信息,对信息的全生命周期做到安全闭环管理。同时,把握好当前信用信息共享持续深化的契机,加强自身数据能力建设,提高数据分析应用、产品开发管理等核心竞争力,独立自主地用好信用信息。谢谢!


相关资讯